[发明专利]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重组伤寒沙门氏菌株及制备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7777.8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孟小林;徐进平;鲁伟;王健;孟海洋;朱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开发区肽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21;C12N15/79;A61K35/74;A61K48/00;A61P31/20;A61P37/04;C12R1/4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524000广东省湛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虾 白斑 综合症 病毒 重组 伤寒 沙门氏菌 制备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重组鼠伤寒 沙门氏菌株,该菌株涉及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基因和家蚕抗菌肽CD 基因,同时还涉及一种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W0420为宿主,携带 质粒为pcDNA3.1(-)-VP28-CD的基因工程菌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该菌株在制备预防 或治疗对虾抗病毒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1987和1988年,世界范围内首次出现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的大面积爆发,我国台湾地区 养殖的斑节对虾发生了大规模的死亡,其典型的症状是病虾甲壳内侧出现0.5-2mm大小不 等的白色斑点,该病传播速度快,感染虾在3-7天内死亡率壳高达90%;1993年,日本及 中国沿海的对虾养殖场液大面积爆发白斑综合症,虾池大部分绝产;1994年底,泰国南部、 印度、马来西亚的养殖对虾也大部分死于白斑病。随后,白斑综合症侵袭了亚洲、印度、太 平洋地区及欧美的绝大多数对虾养殖场。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大部分对虾养殖区都发现了白 斑综合症,该症已成为当前全球对虾养殖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此外,出于对虾白斑 综合症病原宿主广泛,除了感染对虾外,还感染甲壳纲的很多动物,如螃蟹、龙虾等,因此 它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是一种无包涵体、具囊膜、一端有尾巴状结构、杆状的双链环状 DNA病毒,其完整的病毒粒子横切面为圆形,纵切面为杆状而略带椭圆,粒子外被囊膜, 囊膜为双层结构,囊膜内可见杆状的核衣壳和核衣壳内致密的髓核。2001年中美科学家合 作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wssv全基因组测序,其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300000碱基对左 右,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动物病毒。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谱,在甲壳纲核昆虫 钢动物中均有其敏感宿主,以虾、蟹等十足类为多。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能感染致病的对虾 种类有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中国对虾、万氏对虾、印度对虾、蓝对 虾、万额新对虾等。
根据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完整病毒粒子的SDS-PAGE分析,该病毒有5个主要的结构 蛋白,VP15,VP19,VP24,VP26和VP28。其中作为wssv囊膜上主要的结构蛋白的VP28 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蛋白,它的分子量为28kD。张晓波等(Zhang,X.et al.,Ident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a prawn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gene that encodes an envelope protein,J.of Gen.Virol.,2002,83:1069-1074)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VP28蛋白,同时证明了VP28的基因 是一个晚期表达的基因,并用免疫金标记法得出VP28是wssv外层囊膜蛋白的结论,
已经有文献报道,利用VP28的多克隆或者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的抑制病毒的吸附和侵 入,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而达到中和病毒的效果(Van Hulten,M.C.,et al.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envelop protein VP28 is involved in the systemic infection of shrimp.Virology,2001b.Jul.5, 285(2):228-233),从而认为VP28蛋白在wssv感染宿主的起始步骤中起关键作用,故在本 发明中是采用VP28的基因来构建对虾白斑综合症的DNA疫苗。
抗菌肽是昆虫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多肽类活性物质,它具有 分子量小,热稳定,水溶性好,无免疫原性,抗菌谱广等特点。现在,它被认为是从细菌到 高等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一类防御性多肽,被称为“第二防御体系”。抗菌肽不仅抗菌谱广, 而且还可以抑杀某些真菌、病毒及原虫,并对多种癌细胞及动物实体瘤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而不破坏正常细胞。近年来,对昆虫抗菌肽的研究已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领域,越来越引 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开发区肽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湛江开发区肽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7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系统
- 下一篇:计算器系统内主动同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