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参二醇组皂苷微生物转化产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0758.0 | 申请日: | 200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4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袁金田;张连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9/00 | 分类号: | C07J9/00;C07J17/00;C12P19/56;A61K31/704;A61K31/575;A61P25/00;A61P9/00;A61P3/10;A61P3/06;A61P35/00;A61P13/1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赵正 |
地址: | 130051吉林省长春市新***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参 二醇组 皂苷 微生物 转化 产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参二醇组皂苷微生物转化产物。
本发明还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属(Panax)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类成分。生晒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中人参皂苷有多种生理活性,根据文献调查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关于人参二醇组皂苷微生物合成技术使17位碳上支链降解,未见应用;(2)有抗炎、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及抗衰老和益智等药理作用;(3)利用微生物合成技术可得到人参二醇组皂苷支链降解产物,降解产物可能具有抗炎、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及抗衰老和益智等药理作用,(4)原人参二醇组皂苷的抗炎、抗肿瘤等活性的活性中心在原人参二醇配基上,而不在C17侧链上;是待进一步研究药理活性的新化合物。
然而,人参二醇组皂苷微生物合成产物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还未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I)人参二醇组皂苷微生物转化产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这种皂苷微生物转化产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下述通式(I)人参二醇组皂苷微生物合成水
解产物:
其中R表示氢或葡萄糖基。
本发明的通式I化合物可按如下方法制备:
人参二醇组皂苷微生物合成产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生晒参(Panax ginseng C.A.Meyer)须根取须根粗粉,用稀酸调pH值为3~4,超声提取,超声时间每次30分钟抽滤,合并滤液,上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蒸馏水至无色且为中性,再用稀碱洗柱至流出液成碱性,再蒸馏水洗至中性且澄清无色,用75%乙醇洗脱至流出液无皂苷反应为止,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至干,残渣即为人参皂苷粗品。
b.将人参总皂苷粗品溶于20倍量的95%乙醇中超声溶解,抽滤,滤液减压回收至干,残渣即为精制人参皂苷。
c.取人参皂苷溶于乙醇,利用溶解度梯度,通过稀碱调节pH值使二醇型皂苷沉淀析出。具体方法:总皂苷溶于95%乙醇中过滤备用;将0.3%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滴加入总皂苷的95%乙醇溶液中有沉淀析出,放置过夜;过滤得沉淀干燥即得人参二醇组皂苷即为原料。
d.将半知菌纲、丝孢菌目、丝孢菌科、拟青霉属(Paecilomyces)的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菌种接种到装有PD培养基的三角瓶中,以摇床摇速60~80r/min在摇床上振荡培养菌丝球三天,直径大约为3~4mm。
e.将以分离得到的人参二醇组皂苷用少量甲醇溶解,加入到培养后的菌液中,使皂苷浓度分别保持为1.0mg/mL左右,以摇速80r/min培养一周。
f.将发酵液过滤,残渣加蒸馏水超声提取3次,每次10分钟,并入滤液,减压浓缩至100mL。用氯仿萃取、正丁醇萃取至无皂苷反应。合并氯仿、正丁醇萃取液,回收溶剂至干。
g.合并氯仿和正丁醇萃取物,先用D-101大孔树脂75%乙醇洗脱除去色素至无皂苷反应,回收乙醇得褐黄色固体粉末即人参二醇组皂苷微生物转化后产物。
h.人参二醇组皂苷微生物转化产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粗分(流动相:氯仿∶甲醇=5∶1)得到(I)人参二醇组皂苷微生物合成产物,由于其溶于甲醇,故采用ODS进行纯化,得常温黄色粘稠状液体。
本发明皂苷微生物转化产物的药理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可抑制给予一次可卡因产生的活动过度以及重复给予可卡因发生的逆转耐受性和多巴胺受体过敏。这些作用可防止可卡因的不良反应,也可抑制扭体反应的腹部收缩和甲醛所致咬舔后足反应。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轻组织酸中毒,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对抗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对正常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失血性休克血小板肿胀,保持血小板的形态完整,减轻血小板聚集。
3、对失血性休克保护机理的研究
3.1、对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可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失血休克晚期血小板对5-HT的释放。
3.2、对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07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