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酸头孢唑兰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51383.X 申请日: 2008-11-05
公开(公告)号: CN101735245A 公开(公告)日: 2010-06-16
发明(设计)人: 杨石 申请(专利权)人: 杨石
主分类号: C07D501/18 分类号: C07D501/18;C07D501/5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32013 吉林省吉林***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盐酸 头孢 及其 中间体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孢菌素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尤其是盐酸头孢唑兰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头孢唑兰(Cefozopran Hydrochloride),化学名为:(-)-1-[[(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基亚氨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3-基]甲基]咪唑[1,2-b]哒嗪鎓氢氧化物内盐单盐酸盐。

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盐酸头孢唑兰是日本武田公司研究开发的第4代注射用头孢菌素,抗菌谱包括好氧性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及多数厌氧菌。1995年以Firstcin的商品名首次在日本上市。本品的结构特点是以C3位上有咪唑并哒嗪鎓基,改善了对葡萄球菌、肠球菌、绿脓杆菌的活性。其性能特征是:①对PBPs有高度亲和力。②可通过G-性菌外膜孔道迅速扩散到细菌周质并维持高浓度。③具较低的β-内酰胺酶亲和性与诱导性,对染色体介导的和部分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盐酸头孢唑兰对G+菌、G-菌、厌氧菌显示广谱抗菌活性,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增强了抗G+菌活性,特别对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很强活性,对一般头孢菌素不敏感的粪链球菌亦有较强作用,对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均有较强活性,抗绿脓杆菌作用可与头孢他定匹敌;静注或肌注均形成较高血药浓度,消除半衰期为1.8h,主要用于治疗危重感染。

依据美国专利US4864022,国内等参考文献,盐酸头孢唑兰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更适合工艺生产的盐酸头孢唑兰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中间体N-7-氨基头孢-3-甲基咪唑并[1,2-b]哒嗪-4-羧酸内盐氢碘酸盐(III)的制备方法

本方法参考国内外头孢类药物的合成工艺,7-ACA(II)的3位缩和反应有好几种方法,考虑到实际生产以及成本问题,选则将7-ACA的3位乙氧基先用碘取代,再与咪唑并[1,2-b]哒嗪(IV)反应,此反应除要求无水无氧条件,反应温度较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反应路线如下:

2、盐酸头孢唑兰(I)的制备方法

参考国内外头孢类药物的合成工艺,7-ACA的7位缩和反应有好几种方法,常用的为酰氯法和活性硫酯法。

酰氯法成本低,但是存在反应条件要求高,对设备腐蚀大,劳动环境污染大,产品杂质多等问题。相比交而言,活性硫酯法成本虽较高,但对设备腐蚀小,产品杂质少,对环境污染小,操作也方便。因此,本方法选择活性酯(V)法来制备盐酸头孢唑兰。

反应路线如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上所示。

第一步:7-ACA的3位乙氧基先用碘取代,再与咪唑并[1,2-b]哒嗪反应,生成N-7-氨基头孢-3-甲基咪唑并[1,2-b]哒嗪-4-羧酸内盐氢碘酸盐(III)。

第二步:N-7-氨基头孢-3-甲基咪唑并[1,2-b]哒嗪-4-羧酸内盐氢碘酸盐(III)的7位与活性硫酯(V)缩合得到(-)-1-[[(6R,7R)-7-[(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甲氧基亚氨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3-基]甲基]咪唑[1,2-b]哒嗪鎓氢氧化物内盐单盐酸盐,即盐酸头孢唑兰(I)。

本方法原料易购,步骤少,易操作,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反应产率,产品质量也有了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第一步:在100L反应罐中先通入氮气赶尽空气,然后加入二氯甲烷10L,碘2.21kg,在氮气保护下,缓慢从高位槽滴加六甲基二硅烷2.54kg,控温25~40℃。滴加完毕,在此温度范围内搅拌反应4hr,得三甲基碘硅烷,备用。

第二步;在100L反应罐中先通入氮气赶尽空气,然后加入二氯甲烷30L,7-ACA(II)4.50kg,搅拌,将体系降温至-7℃左右,在氮气保护下,滴加三甲基碘硅烷,控温0~5℃,搅拌反应2~4hr,液相监控是否反应完毕。完毕,保持温度不变,加入咪唑并[1,2-b]哒嗪(IV)4.00kg,缓慢搅拌反应2~6hr,液相监控是否反应完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石,未经杨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13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