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骨折复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4556.3 | 申请日: | 2008-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生;李增利;吴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春生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徐瑞丰 |
地址: | 050051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复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折复位器,属于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对发生骨折移位的部位进行手术并需植入内固定器固定时,常需要进行手术切口、牵引和徒手整复骨折等程序,其不足之处是手术时间长,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另外,利用上述方法治疗骨折,对骨折部位创伤大,出血多,易感染,不利于骨折愈合,且患者承担的医疗费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折复位器,使用本复位器可在闭合的情况下对患肢进行牵引并用推顶针进行推顶、撬拨、复位、临时固定,在微创情况下即可植入内固定器,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功能好。
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骨折复位器,包括导杆,导杆一侧为齿条,导杆上装有两个滑架,每个滑架上均装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固定有一牵引杆和齿轮的单向转动限位机构,齿轮轴一端设旋动手柄或设六角头,牵引杆上装有夹持机构,两个滑架间的导杆上装有二至六根固定杆,固定杆与导杆间设相互位置可调机构,固定杆上装有固定克氏钢针的夹持机构。
上述骨折复位器,所说齿轮的单向转动限位机构是与滑架铰接的棘爪,棘爪与齿条相啮合,棘爪设有圆柱螺旋扭转复位弹簧。
上述骨折复位器,所说齿轮的单向转动限位机构是棘轮、棘爪机构,其中,棘轮与齿轮轴固定,棘爪与滑架铰接。
上述骨折复位器,所说牵引杆上所设的夹持机构上夹持有辅助牵引杆,辅助牵引杆上装有固定克氏钢针的夹持机构。
上述的骨折复位器,所说固定杆与导杆间所设相互位置可调机构为夹持机构,夹持机构的锁紧螺钉头部串装在导杆上,固定杆设于靠螺母锁紧的上锁片和下锁片之间。
本骨折复位器是一种临时骨折复位固定装置。当对患者的肢体进行骨折移位整复手术时,又需置入内固定器固定的情况下,便可借助于本骨折复位器并在X线透视下先行对患部进行牵引、复位,然后再置入内固定器进行固定,内固定完成后,便可从患部取下本骨折复位器。取下的骨折复位器经严格消毒后,可在下次手术时继续使用。当使用本复位器进行临时固定时,只需在患部用钻头打入克氏针置入孔即可,故不必切口,在微创情况下便可置入内固定器,对患者损伤小,出血少,不易感染,骨折愈合率高,手术时间短,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小,手术治疗费用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如下:1.克氏钢针;2.圆柱螺旋扭转复位弹簧;3.齿轮;4.齿轮轴;5.六角头;6.棘爪;7.第一夹持机构;8.克氏钢针;9.第二夹持机构;10.螺母;11.固定杆;12.上锁片;13.下锁片;14.锁紧螺钉;15.滑架;16.齿条;17.辅助牵引杆;18.导杆;19.第三夹持机构;20.第四夹持机构;21.牵引杆;22.棘爪;23.棘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参见图1、图2,实施例一骨折复位器的构成中包括一侧设有齿条16的导杆18,导杆18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导杆18上所装的两个滑架15与导杆16间为滑动配合,每个滑架15上均装有一与齿条16相啮合的齿轮3,每个滑架15一侧焊接或铆接一牵伸杆21,并且牵引杆21的轴线与导杆18的轴线相垂直。牵引杆21上装有第四夹持机构20。根据手术需要,第四夹持机构20可直接与克氏钢针1夹持固定,也可与辅助牵引杆17夹持固定。当第四夹持机构20与辅助牵引杆17夹持固定时,辅助牵引杆17上需装固定克氏钢针1的第三夹持机构19。滑架15上还铰接有限制齿轮3反转的棘爪6,棘爪6设有圆柱螺旋扭转复位弹簧2,棘爪6与齿条16相啮合。齿轮3与齿轮轴4固定,齿轮轴4一端设旋动手柄或设六角头5。设六角头5时,需借助扳手使齿轮3转动,在手术过程中,当需对患部进行牵引时,用扳手旋动两个齿轮轴4的六角头5,使两个齿轮3均向齿条16外端旋动,即将两个滑架15间的间距拉大,同时,通过牵引杆21、克氏钢针1及其间的连接部件等达到牵引骨折部位的目的,并由棘爪6限位,防止齿轮3反转。如需齿轮3反转时,用手压动棘爪6的尾端,使棘爪6与齿条16分离即可。
为使移位的骨折部位复位并被临时固定,在两个滑架15间的导杆18上装有二至六根固定杆11,固定杆11与导杆18间可设第一夹持机构7连接并固定,当采用第一加持机构7时,其锁紧螺钉14的头部串装在导杆18上,固定杆11设于靠螺母10锁紧的上锁片12和下锁片13之间。固定杆11上设有固定克氏钢针8或推顶针的第二夹持机构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春生,未经吴春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45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