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南红药胶囊中毒性成分滇乌碱的质量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8927.5 | 申请日: | 200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6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敏;黄春球;吕小波;武正才;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P7/04;A61P1/04;A61P29/00;A61P19/02;G01N30/36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康 珉 |
地址: | 650109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云南 胶囊 毒性 成分 滇乌碱 质量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云南红药胶囊中毒性成分滇乌碱的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云南红药原名云南七龙散,是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特色药品,是中药保护品种,属于部版标准。云南红药配方中主要药物为云南特产的民间中草药,其原料组份及其重量配比为:三七100g 重楼250g 紫金龙50g 玉葡萄根100g 滑叶跌打95g 大麻药75g金铁锁50g 石菖蒲30g 西南黄芩100g 制黄草乌150g。以上十味按以下方法制备得到云南红药胶囊:各位药材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即得云南红药胶囊。云南红药已投放市场20多年,主要用于治疗胃肠、了宫、痔疮出血及咳嗽咯血出血,对于治胃脘痛(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出血)、软组织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病症有显著疗效。
云南红药胶囊中的制黄草乌是由黄草乌经过炮制而得。黄草乌为毛茛科植物黄草乌Aconitum vi1morinianum komarov或滇南草乌Aconitum austroyunnanense W.T.Wang的块根,经加工制成的直片或斜片。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1996年版第76页。
云南红药胶囊中的制黄草乌是一味毒性药材,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控制其毒性,我们于2002年制定了企业内控标准。本申请人曾获得的专利“云南红药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0610010853.9),该专利针对云南红药片的整体配方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其中的毒性成分限量控制,是针对乌头碱的限量,且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检测控制。但云南红药胶囊中的制黄草乌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滇乌碱,也是最主要毒性成分。滇乌碱(Yunaconitine),又名异乌头碱,黄草乌碱乙,Isoaconitine,Guayewuanine B,Vilmorrianine B。分子式及分子量为:C35H49NO11;659.77。属萜类生物碱,无色棱晶(丙酮-石油醚),mp141-143℃,[α]D21+37.7°(C=0.8,氯仿)。药理学研究表明,滇乌碱的毒性极高,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我们制定的企业内控标准和对云南红药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中对乌头碱的控制,均以不能满足对制黄草乌质量控制的需要,重新修订制黄草乌企业内控标准,并上升为国家标准,对控制云南红药胶囊产品乃至控制市场流通的制黄草乌质量,确保药品的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对乌头属植物中含乌头碱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中和法(主要测定生物碱)、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和色谱联用法等,乌头碱的检测方法较多,每种方法对乌头碱检测的侧重点各异,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的检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测定方法(李路蛾等,乌头碱检测方法综述,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15-17)。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薄层色谱法对乌头碱限量检查,仅用薄层色谱法对乌头碱作限量要求是不够的,还应同时制定其它生物碱的定量控制,并进行更准确的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D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红药胶囊处方中毒性成分滇乌碱进行了更准确的含量测定,并对滇乌碱进行了含量限定,准确的保证了毒性成分的控制。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更好的控制云南红药胶囊产品及制黄草乌的质量,完善和研究出云南红药胶囊中毒性成分滇乌碱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由制黄草乌生药材的毒性控制、云南红药胶囊中滇乌碱含量控制、动物安全性试验控制制黄草乌生药材的毒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毒性成分滇乌碱的含量四个步骤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质量标准中的不足,包括主要毒性成分滇乌碱未进行检测及仅用薄层色谱法对乌头碱作限量的方法较粗糙且未进行含量测定等缺陷,提供一种云南红药胶囊中毒性成分滇乌碱的质量控制方法,增强了云南红药胶囊产品的质量可控性,更好的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试验表明本发明方法监控手段综合,增强了云南红药胶囊产品毒性成分的可控性。
2、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检测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高,确保了处方中制黄草乌生药材的炮制合格,更好地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方案是:由制黄草乌生药材的毒性控制、云南红药胶囊中滇乌碱含量控制、动物安全性试验控制制黄草乌生药材的毒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毒性成分滇乌碱的含量四个步骤组成,按以下步骤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89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脉养心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