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残余应力成分的分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1635.7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章岳光;陈为兰;沈伟东;王颖;顾培夫;黄文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5 | 分类号: | G01N21/45;G01N25/00;G01N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残余 应力 成分 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残余应力成分的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薄膜有广泛的应用,光学系统中所用的分束镜、截止滤光片和带通滤光片等是由光学薄膜来实现;此外光纤通信、激光光学中也用到大量的薄膜器件;薄膜还广泛应用于信息存储、半导体器件、光电显示等领域。但几乎所有薄膜都存在着巨大的应力,它对薄膜的性能,特别是牢固性产生很大威胁。因此研究薄膜中的应力有重大意义。从组成来说,薄膜中的应力主要由本征应力(也称内应力)、外应力和热应力组成。本征应力与薄膜的化学成分、微结构和晶相有关,很大程度上受到镀膜工艺的影响;外应力是指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应力改变,如水吸收,或者薄膜材料氧化等;热应力是由于镀膜过程中的沉积温度与周围环境的温度间存在温差,而薄膜与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薄膜与基板形成热应力,可用公式(1)表示,其中Td为沉积温度,Ta为测量温度。通常,计算薄膜的热应力时都采用大块状材料的力学系数,但是由于薄膜结构的原因,膜状材料的力学常数与块状材料有很大差异,因此研究薄膜材料的力学常数对分析薄膜应力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薄膜残余应力成分的分析装置。
它包括继电器式温度控制仪、加热片驱动电路、基板夹具、干涉仪、计算机,继电器式温度控制仪依次与加热片驱动电路、基板夹具、干涉仪、计算机相连接,基板夹具包括第一铜片、第二铜片、铝片、铁夹片、样品固定圆孔、热电阻、MCH加热片,第一铜片背面固定有热电阻和两片MCH加热片,第一铜片两侧设有固定凹槽,第二铜片插入第一铜片两侧设有的固定凹槽内,第二铜片上端两侧固定有两片铁夹片,在两片铁夹片上夹有铝片,铝片上开有样品固定圆孔。
所述的加热片驱动电路为:第一电阻R1经第一电容C1、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LED接地,第二二极管D2正极经稳压管D1接地,第二二极管D2负极经第二电容C2接地,比较器正极经第六电阻R6、第五电阻R5、第一可调电阻W1、第四电阻R4、第二可调电阻W2接电源,比较器负极经第八电阻R8、第二电阻R2、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二极管Q1接加热片(12),比较器的输出经U2接到加热片,加热片经第三二极管D3接地。
所述的干涉仪为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经光束扩束器到达分光镜,分成二束光,第一束光被反射且经过PZT传感器被反射后再次经过分光镜到达透镜,而第二束光则透过分光镜、透镜到达被测样品后被反射与第一束光发生干涉,干涉图样被CCD采集。基板夹具外面套有高温棉隔热层。基板夹具底部设有垂直调节装置。垂直调节装置由两个螺钉和一个微调底座组成。
本发明是一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量测迅速、精密度高、可同时测定多种参数和进行应力成分分析等优点。它可以实现预测薄膜中应力的组成成分,并从实验结果中计算得到薄膜的力学参数和热学参数,通过分析薄膜的应力组成和力学、热学性质,有助于科研人员改进薄膜的镀制工艺,控制薄膜应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薄膜应力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16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