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爆胎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2121.3 | 申请日: | 200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0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福;杨健;赵福全;周一平;戴关林;曾鹏;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44 | 分类号: | B60Q1/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行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爆胎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如果突然爆胎,现有的汽车的制动系统(如本公 司的BMBS系统)几乎瞬间会对车辆实施制动,使车辆能平稳地停下来。但是原 来的汽车制动系统中执行机构采用的是伺服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该 控制系统只考虑到了怎样使爆胎的车辆安稳地停下来,没有爆胎警示装置,而 车辆出现爆胎故障到驾驶员觉察到爆胎一般需要1~2秒,此时驾驶员需要紧握 方向盘,无法去按制动警示灯按钮,所以高速行驶的后方车辆对前方车辆的突 然制动现象一般都来不及作出反应,易发生追尾事故。另外,原有的爆胎制动 系统一般只检测缺气和提供爆胎制动,不检测漏气,但其实漏气就会导致缺气, 继而引起爆胎,故原系统存在不能尽早发出警示、爆胎检测滞后的缺限,有待 于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原有汽车制动系统中执行机构采用的是伺服装置,结构复 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性能更趋完善的爆胎 制动系统。
本发明同时解决原有汽车在爆胎制动时不能自动启动警示装置,无法及时 提醒后方车辆,易发生追尾事故,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在 爆胎制动时立即自动启动警示装置,提醒后方车辆,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确 保车辆安全行驶的爆胎制动系统。
本发明又解决原有爆胎制动系统只检测缺气,不检测漏气,不能尽早发出 警示,爆胎检测有所滞后,不够完善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检测漏气并报警, 便于驾驶员及早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油耗,减少爆胎的发生,更趋完善的爆胎 制动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发明包括 汽车发动机主控单元及与之相连的胎压监测单元、制动执行单元,所述的制动 执行单元为设有前腔电磁阀、后腔电磁阀的真空助力器,所述的前腔电磁阀、 后腔电磁阀与所述的汽车发动机主控单元的输出电连接,所述的前腔电磁阀与 位于前腔的制动主缸活塞上的挺杆相连,所述的后腔电磁阀与后腔壳体上的安 装螺栓相连,所述的真空助力器的推杆与制动踩踏板相连。正常情况下,采用 人工脚踏制动模式,满足驾驶员正常制动操作的需要。一旦出现胎压异常及爆 胎现象,汽车发动机主控单元发出控制信号给前腔电磁阀、后腔电磁阀,前腔 电磁阀的电磁铁产生磁力,吸附在挺杆底座的表面上,同时堵住挺杆底座上的 底座孔,从而封闭了真空助力器前、后腔之间的气流通道,前、后腔隔开,前 腔与发动机进气喉口连接,保持一定的真空度,后腔电磁阀阀芯被安装在底部 的回位弹簧拉住,后腔阀芯与后腔阀体间的密封面分离,空气通过侧通孔及螺 栓通孔进入后腔,前、后腔形成一定的压差,助力器膜片在压差的作用下往前 腔移动并推动制动主缸活塞运动,产生制动力,实现汽车的自动制动。当前、 后腔进气电磁阀断电后,前、后腔没有压差,助力器膜片会在膜片回位弹簧的 作用下恢复原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腔电磁阀包括后腔阀体及和后腔阀体连接的后腔阀芯, 该后腔阀芯另一端连接后腔回位弹簧,所述后腔阀体一端和两侧分别设有连通 的端通孔及侧通孔。端通孔用来连接安装螺栓,连接好后,安装螺栓的一端和 阀芯的一端接触处形成密封面,阀芯挡住侧通孔。后腔电磁阀没有通电时,侧 通孔被堵住,防止后腔通过螺栓通孔和大气相通;后腔电磁阀通电后,电磁阀 阀芯被安装在底部的回位弹簧拉住,后腔阀芯与后腔阀体间的密封面分离,空 气通过侧通孔及螺栓通孔进入后腔。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螺栓上设有螺栓通孔,所述的安装螺栓和后腔阀体 上的端通孔适配。螺栓通孔就是在安装螺栓的中心打出的一个腔室,用来连通 后腔,通过螺栓通孔和端通孔,使后腔形成和大气相通的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腔电磁阀包括前腔电磁铁和与其连接的前腔回位弹簧, 所述的前腔回位弹簧挡住挺杆底座,前腔电磁铁中间设有中心通孔,挺杆穿过 所述的中心通孔,挺杆底座的周侧设有若干底座孔。前腔回位弹簧用来吸附前 腔电磁铁以是否挡住底座孔,中心通孔用来连接挺杆,挺杆用来连接前腔电磁 阀,挺杆底座的一端连接前腔和后腔的连接处,其上的底座孔和前、后腔之间 的气流通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泡型硅酮防火密封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