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反向共轨液压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3093.7 | 申请日: | 200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8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国;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47/02 | 分类号: | F02M47/02;F02M59/4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02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燃油 喷射 反向 液压 控制系统 | ||
1.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反向共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由曲轴自由端齿轮驱动或电力驱动的动力泵(1),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泵(1)的进油总管(8)与每个油缸组件(3)之间的进油支管(7)上各安装有高速电磁换向阀(2),所述的高速电磁换向阀(2)经进油支管(7)连接有能控制柴油机燃油喷油器工作的油缸组件(3);所述的高速电磁换向阀(2)连接有能控制该高速电磁换向阀(2)工作的控制器(4);所述的油缸组件(3)包括缸壳体(31),缸壳体(31)内嵌套有缸本体(32),所述的缸本体(32)上端面压合有缸盖体(33),并且该缸盖体(3)与缸壳体(31)相固定连接;所述的油缸组件(3)连接有能与控制器(4)相电连接的压力继电器(5);所述的缸本体(32)内腔滑配有活塞体(34),并且该活塞体(34)的顶杆伸出于缸盖体(33)外;通过可调控的高速换向电磁阀(2)将高压润滑油采用液压控制方式进入每个油缸组件(3)内,使每个油缸组件(3)的活塞体(34)上行,通过所述的活塞体(34)的顶杆推动柴油机高压油泵喷射燃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反向共轨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缸壳体(31)上下分别制有第一油孔(31a)和第二油孔(31b);所述的第一油孔(31a)与缸本体(32)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二油孔(31b)与缸本体(32)的无杆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反向共轨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缸本体(32)上端部制有至少一个与第一油孔(31a)相接通的第三油孔(32a),并且该第三油孔(32a)连通于缸本体(32)的有杆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反向共轨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油孔(32a)为二个,所述的缸本体(32)上端部还制有至少一组位于第三油孔(32a)上方的毛细孔(32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反向共轨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毛细孔(32c)为两组,并且每组所述的毛细孔(32c)的两端均与缸本体(32)的有杆腔和相对应的第三油孔(32a)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反向共轨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缸本体(32)上端部还制有与该缸本体(32)的有杆腔相连通的第四油孔(32b);所述的缸壳体(31)侧壁制有能与压力继电器(5)相连接的测压孔(31c),并且该测压孔(31c)与所述的第四油孔(32b)相管路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反向共轨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缸壳体(31)制有的第二油孔(31b)与所述高速电磁换向阀(2)制有的总油口相管路连接;所述缸壳体(31)制有的第一油孔(31a)为二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反向共轨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油支管(7)经进油总管(8)与动力泵(1)的输出端相管路连接;所述动力泵(1)的输入端管路连接有贮油箱(9),并且该贮油箱(9)经回油总管(11)管路连通有回油支管(6),所述的回油支管(6)与高速电磁换向阀(2)制有的泄油口相管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的反向共轨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油总管(8)上还连接有蓄能器(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30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