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刺梨涂膜保鲜剂制备及其低温保鲜的配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9084.9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8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康冀川;文庭池;雷帮星;朱文适;危克周;何劲;卿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贵州华南理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7/16 | 分类号: | A23B7/16;A23B7/154;A23B7/157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安宁 |
地址: | 550025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梨 保鲜剂 制备 及其 低温 保鲜 配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果的保鲜方法,具体而言涉及刺梨保鲜剂的配方、制备 方法及其低温保鲜的配套方法。
背景技术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属蔷薇科植物,原产我国西南,以贵 州野生资源最为丰富,是一种营养及保健价值很高的水果珍品。
营养学家罗登义等在170多种水果、蔬菜研究发现,每100g刺梨果肉 含Vc1421~2729mg,比梨、苹果高800倍,号称“水果之王”的猕猴桃也只 有它的1/9;其次,每100g刺梨果肉含Vp(主要是芦丁)5981~12895mg, 是柑桔的120~360倍;每1g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541.1~450 0活性单位,至今未发现有比它高的水果。因刺梨Vc、Vp、SOD含量雄冠所 有世界水果,故称之为“三王水果”。
近年,经科学研究证明,刺梨对强烈致癌物质N-N亚硝基脲或N-N亚硝 基脯氨酸与生物体内合成起抑制作用,能有效预防该类物质潜在的致癌危 险。SOD是一种能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超氧自由基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延缓 衰老的有效物质,美国称其为“抗衰因子”,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 和化妆品等产品。目前SOD主要是从动物、植物中提取,但由于从动物血液 提取,难以消除各种病毒以及外源污染,欧洲国家已于1999年禁止动物血 液提取SOD用于人类,而植物中提取的SOD产量小,较难实现工业化生产。
因刺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高,其抗衰老某些指标更胜于人参,是 一种强效抗氧化、除自由基、抗衰老的产品。
刺梨还有很好的解毒、排毒、排重金属铅等功能,对人体内长期积存的 各种化学药毒素等,具有较强的化解和清除作用,预防结肠癌变效果尤其突 出。
临床证明刺梨果实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其味酸、涩、平;消 食健脾,收敛止泄;用于治疗积食腹胀、痢疾、肠炎、癌症、维生素C缺乏 症等。
刺梨果实采收期约两个月左右(8,9月左右),由于气温较高,所以在 自然条件下,果实内源乙烯会迅速增加,致使果实很快衰老、腐烂。目前主 要采用鲜果熏硫冻藏法和塑料薄膜袋包裹冷藏法,前者由于硫熏易产生有害 物质,后者由于贮藏效果差(不能保持新鲜度和营养物质),成本高导致尚 不能普遍使用,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采用各种保鲜剂保鲜。保鲜剂由于具 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效益显著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近年来,人们渐渐关注水果保鲜的技术。涉及水果保鲜的专利申请 有99113601.2号“落叶水果保鲜剂及保鲜方法”、01106362.9号“转基因家 蝇蛆中提取的基因抗菌肽用于食品防腐和蔬菜水果保鲜剂”、02102273.9号 “缓释二氧化硫的水果保鲜复合纸及其生产方法”等。然而,目前还未见到 刺梨涂膜保鲜剂配方及其低温保鲜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刺梨涂膜保鲜剂的制备方法,从而实现刺梨 的有效保鲜,延长其保鲜的时间,解决其成熟期极短的问题,便于充分利用 刺梨资源。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保鲜剂用于刺梨低温保鲜的配套方法,以 实现刺梨特色资源的保鲜,有利于它的深度加工。
本发明的刺梨涂膜保鲜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原料按质量分数计的 配方制备的:
被膜剂海藻酸钠 0.05%~0.3%,
被膜剂琼脂 0.01%~0.03%,
被膜剂罗望子胶 0.05%~0.1%,
被膜剂瓜尔胶 0.05%~0.1%,
表面活性剂蔗糖脂肪酸脂 0.02%~0.06%,
防腐剂丙酸钙 0.1%,
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 0.1%,
基因诱导剂胺鲜酯 0.1%,
水 加至100%;
按照配方比例将被膜剂海藻酸钠、琼脂、罗望子胶和瓜尔胶和表面活 性剂蔗糖脂肪酸脂分别和适量的水加热溶解后混合,再按配方比例加入 防腐剂、乙烯抑制剂和基因诱导剂,最后加水定容,趁热搅拌均匀得到本 发明的保鲜剂。
本发明提供的刺梨涂膜保鲜剂用于刺梨低温保鲜的配套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贵州华南理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大学;贵州华南理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0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棘果籽肉分离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 下一篇:光催化电极和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