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毒有害物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9288.2 | 申请日: | 200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0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郭蔚华;张智;姜文超;林艳;曾晓岚;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06 | 分类号: | C12Q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毒 有害物 急性 毒性 红外 测试 方法 | ||
1.有毒有害物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敏感藻的准备:以羊角月牙藻作为有机毒物的敏感藻,短线脆杆藻作为重金属的敏感藻,水华鱼腥藻作为农药的敏感藻;
对上述敏感藻的叶绿素a含量进行测定:测定敏感藻的叶绿素a含量≥4.0mg·L-1时,培养藻液可用于毒性测试,即以叶绿素a含量≥4.0mg·L-1作为测试藻量标准;
测试仪器准备:红外测温仪;分辨率≤0.1℃;
测试样品的处理:取待测样品稀释,配制成×5、×10、×102、×103的稀释液待用;毒性测试:根据待测样品的不同,选择准备的敏感藻,在试验组的三个容器中分别加入5ml所述藻液,待藻液温度稳定时用红外测温仪对准藻液面中心测试并记录所测温度一次,然后用移液管取出待测样品的稀释液0.05ml加入上述藻液中,以后每1.5min测温一次,直到温度变化停止测温记录;如果藻液未响应则依次增加0.5ml稀释液进行测试直到产生响应;同时,在对照组的三个容器中分别加入5ml所述藻液,在藻液中加入0.05ml蒸馏水,立即用前面的测试方法对两组藻液进行测温记录,测试顺序从毒物的低浓度向高浓度逐一进行;试验组重复三次,对照组重复三次;测试顺序从毒物的低浓度向高浓度逐一进行;当确定第一次响应浓度后,再将该浓度样品液按×102、×10或×5进行稀释测试,测试顺序从高向低稀释倍数逐一进行;
毒性判断:毒性的响应温差的平均温差值=(试验组温度之和-对照组温度之和)÷3,其绝对值≥0.2℃的最大平均温差值来确定供试藻对毒物毒性的显著响应;
用各不同样品稀释浓度测试时最先出现温度响应的样品稀释浓度及加入量来确定敏感藻对样品的响应剂量;
确定最低浓度:用各不同样品稀释浓度测试时最先出现温度响应的样品稀释浓度确定敏感藻对样品的最低响应浓度;
确定样品毒性大小:根据测试得出的最低剂量、最低浓度,以及测试得出的响应时间大小来确定测试样品的毒性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毒有害物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样品的处理的方法包括:
取有毒水样100ml,配制成×5、×10、×102、×103稀释液待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毒有害物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样品的处理的方法包括:
污染蔬果、食物:切取蔬果或食物5g,捣碎,然后加入10ml蒸馏水再搅匀、浸泡20min,取出浸泡液配制成×5、×10、×102、×103倍的稀释液待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毒有害物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样品的处理的方法包括:
泡发肉类干制品:毛肚、猪蹄筋、牛蹄筋、鸭肠、干鱿鱼、干海参、干墨鱼、猪喉、牛喉或兔耳切取15g、捣碎,加入20ml的蒸馏水后再搅匀浸泡30min,取出浸泡液配制成×5、×10、×102、×103倍的稀释液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28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