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扁挤压筒开坯的镁合金板带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9741.X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9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蒋斌;黄光杰;丁培道;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3/02 | 分类号: | B21C23/02;B21C25/00;B21C25/02;B21C2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筒开坯 镁合金 板带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合金板带坯的加工,特别涉及一种扁挤压筒开坯的镁合金板带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镁的比重小,具有减振降噪性能优良、电磁波干扰防护性强等特点。为适应减重、节能、环保等迫切要求,镁合金在汽车、电子通讯和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镁合金板带材的应用占有很大比重,并且潜在应用市场广阔。目前,镁合金板带材加工通常采用热轧开坯轧制工艺、双辊连续铸轧工艺和挤压开坯轧制工艺等方式来完成,其加工工艺分别如下所述:
热轧开坯轧制的工艺流程为:熔炼→铸锭→热轧→温轧→冷轧。一般热轧开坯采用镁合金铸锭的厚度为170-200mm,为了获得小于2mm的镁合金板带材,需要多次轧制。这种工艺与铝合金加工工艺相比,道次压下量很小,需要多次中间退火,生产流程长、成材率很低,使得镁合金板带材生产能耗大、成本高,镁合金板带材的发展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
双辊连续铸轧工艺可直接从镁合金熔体制备出2-10mm厚的镁合金板带坯,经过后续热轧和冷轧得到需要厚度的镁合金板材。但由于设备投资较大,并且所生产的镁合金种类有限,因此不适应小批量特殊牌号镁合金板材的加工与生产。
目前采用的挤压开坯轧制工艺与热轧开坯轧制工艺不同,挤压开坯轧制工艺采用的挤压装置(见图4)包括连接挤压机的挤压杆5、挤压垫5a、圆扁挤压筒6以及板带模具3,其中圆扁挤压筒包括外套6a以及过盈配合于该外套中的内衬6b,内衬设有截面为圆形的圆孔通道6c(圆孔通道为圆柱形)。挤压开坯轧制的挤压过程为:将镁合金坯料加工成镁合金圆锭7(见图5),将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板带模具3放置在普通挤压机的模架上,并依次将镁合金圆铸锭和挤压垫放入圆挤压筒的圆孔通道6c中,使挤压垫靠着镁合金圆铸锭。启动挤压机,挤压机的挤压杆5推动圆铸锭通过圆挤压筒的圆孔通道进入板带模具3,由板带模具3进行挤压后,即可得到一定宽度和厚度的矩形截面镁合金板带坯8,如图6所示。该板带坯经过后续热轧和冷轧可得到需要厚度的镁合金板材。这种挤压开坯轧制工艺能满足小批量特殊牌号合金的快速市场需求。但是由于镁合金圆锭7的圆形截面形状与镁合金板带坯8的矩形截面的形状差异很大,镁合金圆锭在成形过程中由圆铸锭变为矩形截面的板带坯,在板带坯的宽度方向容易引起镁合金材料的变形不均匀,使得镁合金板带坯端部变形小,中部变形大,板带坯宽度方向的镁合金组织不均匀,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不利于板坯的后续加工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镁合金板带坯的制备方法,该加工方法可使镁合金材料在挤压过程中的变形均匀,得到组织的各向异性性能优良的镁合金板带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镁合金板带坯的挤压装置,采用所述装置,可以保证镁合金材料在挤压过程中的变形均匀,利于板坯的后续加工生产。
镁合金板带坯的制备方法有以下步骤:
(1)安装挤压装置的扁挤压筒:调整扁挤压筒与挤压杆的位置,使挤压杆的中心线、扁挤压筒的中心线以及板带模具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2)扁锭的加工:采用常规的半连续铸或模铸或挤压方法得到初始扁锭,经机加工、铣皮后,进行均匀化处理;
(3)均匀化处理:将从步骤(1)得到的镁合金扁锭在400~420℃下均匀化处理12~24小时;
(4)挤压前扁锭的加热、保温和挤压装置的加热、保温:经均匀化处理后的镁合金扁锭加热至400℃~430℃,保温;同时将扁挤压筒和板带模具加热至400℃~430℃,保温6小时;
(5)将步骤(4)所述的镁合金扁锭送入扁挤压筒的通道中,经过扁孔通道进入板带模具挤压,挤压速度为1.5m/min-5m/min,得到矩形截面的镁合金板带坯。
挤压前扁锭加热后的保温时间,根据加热时采用的设备不同而不同,如:采用电阻加热炉需要几个小时;感应加热炉只需要几分钟。
用于镁合金板带坯的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杆、扁挤压筒以及板带模具,扁挤压筒由外套、带内腔的内衬组成,外套和内衬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扁挤压筒的内腔为扁孔通道,扁孔通道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挤压杆的一端与挤压垫螺纹连接,挤压杆的另一端为台阶柱。
所述扁孔通道的宽度≤内衬的半径,扁孔通道的高度≤内衬的直径的三分之一。
所述扁挤压筒的内腔一端的形状与挤压杆的台阶柱吻合。
挤压杆与挤压垫的长度之和大于扁挤压筒内腔的长度。
所述扁孔通道的高度比挤压垫的高度大1mm,扁孔通道的宽度比挤压垫的宽度大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7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