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猪粪渣栽培蘑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1568.7 | 申请日: | 200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6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林代炎;杨菁;叶美锋;吴飞龙;潘礼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福清市星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F17/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猪 栽培 蘑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猪粪渣栽培蘑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不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已被世界公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蛋白质来源。目前全国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约为2000万人,食用菌总产量已近9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65%,总产值已达400多亿元。食用菌生产为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外向型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创汇产业。
随着食用菌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食用菌的产业化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蘑菇的栽培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稻草与牛粪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生产,而蘑菇生产所需的牛粪缺口较大,大部分牛粪都需要从外地调入,这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猪粪渣栽培蘑菇的方法,该方法以猪粪渣代替牛粪进行蘑菇栽培,解决了蘑菇的规模化生产原料来源问题、降低蘑菇生产成本,有利于食用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而且实现猪粪渣的资源化利用,提高猪粪渣的利用价值,减少了养猪业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养猪业的污染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
本发明的猪粪渣栽培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将传统蘑菇培养基中的牛粪用猪粪渣代替,对蘑菇进行栽培,所述的栽培步骤为:培养基制备→堆料预湿→前发酵→后发酵→降温冷却→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采菇→蘑菇产。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
1)本发明利用猪粪渣代替牛粪进行蘑菇栽培,解决了蘑菇的规模化生产原料来源问题并降低蘑菇生产成本,一方面减缓因食用菌栽培原料不足而限制行业规模化发展的矛盾,有利于食用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另一方面实现猪粪渣的资源化利用,提高猪粪渣的利用价值,减少了养猪业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养猪业的污染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对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本发明通过每次对粪草的翻动,改变料堆各部位的发酵条件,调节水分,增加养分,散发废气,增加新鲜空气,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升高堆温,加深发酵,使培养料得到良好的转化和分解。本发明的后发酵可以杀死对双孢蘑菇生长有害的杂菌及螨类等害虫。
3)本发明的每平方米产量平均为11.5kg,物料生物转化率达56.4%。产品质量从感官指标做到双孢蘑菇产品,菇体白色、菇形圆整、饱满、不开伞,大小均匀,无菌斑、褐斑。有双孢蘑菇特有的清香、无酸、臭、霉等异味、无虫蛀,含水量90%。从理化指标做到双孢蘑菇产品质量符合NY5097-2002《无公害食品双孢蘑菇》理化卫生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培养基配方为,以每100m2计算:稻草1900kg,猪粪分离渣1250kg,尿素7.5kg,过磷酸钙25kg,蘑菇生产专用石膏粉55kg,石灰50kg。;所述培养基的制备为:将所述的原料按照配方混合均匀。
本发明所述的蘑菇为双孢蘑菇。本发明也适合替代牛粪栽培姬松茸、竹荪,还可以替代麦麸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
培设施建设:采用毛竹、塑料膜和稻草搭建大棚,菇棚为长方形基面,顶高5m,棚宽10m。床架排列设在菇棚中间,床架宽1.4m,层间距50cm,底层距地面大于20cm,顶层离棚顶不少于1.6m,每一床架设6层。用塑料膜覆盖整个菇棚,膜外加草帘,棚顶设拔气管,两侧安装有通气窗。
生产工艺流程:猪粪便→固液分离→猪粪渣+稻草→堆料预湿→前发酵→后发酵→降温冷却→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采菇→蘑菇产品。
(1)室外前发酵
建堆:建堆前2~3d,粪草预湿,料堆以宽2m、高1.5m。每层草料15~18cm厚,猪粪渣5cm,粪草交替铺上,每层高度25cm左右,层数10-12层,一直堆到料堆高达1.5m以上。铺放稻草时既要求疏松、抖乱,又要扎边切墙,料堆边应基本垂直,铺盖粪肥要求边上多,里面少,下层少,上层多,从第三层起开始均匀加水和尿素,并逐层增加,特别是顶层应保持猪粪厚层覆盖,顶部堆成龟背形,增加上层压力,水份掌握在堆好后有少量水流出为准。
翻堆:翻堆的目的是通过每次对粪草的翻动,改变料堆各部位的发酵条件,调节水分,增加养分,散发废气,增加新鲜空气,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升高堆温,加深发酵,使培养料得到良好的转化和分解。因此,翻堆时应上、下、里、外、生料和熟料相对调位,把粪草充分抖松,干湿拌合均匀。
第一次翻堆是在建堆的3—5天后,翻堆时仍要浇足水分,并分层加入所需的尿素和过磷酸钙,水分掌握翻堆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粪水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福清市星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福清市星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5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环保型药用抛射剂
- 下一篇:滑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