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的电镀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1743.2 | 申请日: | 200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童芬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芬德 |
主分类号: | C25D5/30 | 分类号: | C25D5/30;C25D5/44;C25D3/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3107福建省龙海市角***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电镀 方法 | ||
1.铝合金的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合金基材化学除油,水洗,吹干;
2)将化学除油,水洗,吹干后的铝合金基材氧化,水洗,吹干,所述氧化的氧化液采用磷酸、硫酸、盐酸、氢氟酸和硫脲,按体积百分比,硫酸的含量为10%~25%,盐酸的含量为0.5%~2%,氢氟酸的含量为10%~20%,余为磷酸,在氧化液中加入硫脲,硫脲的加入量为在每升氧化液中加入0.5~3g的硫脲,氧化的温度为25~35℃,氧化的时间为30~60s,水洗采用去离子水水洗,水洗的温度为35~50℃;
3)将氧化,水洗,吹干后的铝合金基材活化,水洗,吹干,所述活化的活化液采用硝酸、硫酸和氢氟酸,按体积百分比,硫酸的含量为15%~25%,氢氟酸的含量为5%~15%,余为硝酸,在活化液中加入六次甲基四胺,六次甲基四胺的加入量为在每升活化液中加入0.5~3g的六次甲基四胺,活化的时间为20~60s,水洗采用去离子水水洗,水洗的温度为35~50℃;
4)将活化,水洗,吹干后的铝合金基材除膜,水洗,所述除膜的除膜液采用硫酸、双氧水和去离子水,按体积百分比,硫酸的含量为15%~25%,双氧水的含量为10%~15%,余为去离子水,除膜的时间为30~90s,水洗采用去离子水水洗,水洗的温度为35~50℃;
5)将除膜,水洗后的铝合金基材第1次中和,水洗;
6)将第1次中和,水洗后的铝合金基材第1次沉锌,水洗,退锌;
7)将第1次沉锌,水洗,退锌后的铝合金基材再第2次沉锌,水洗,退锌;
8)将第2次沉锌,水洗,退锌后的铝合金基材第2次中和,水洗;
9)将第2次中和,水洗后的铝合金基材镀瓦特镍,即得目标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的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化学除油采用除油溶剂,除油溶剂采用磷酸钠、硅酸钠和碳酸钠,按质量百分比,磷酸钠的浓度为30%~50%,硅酸钠的浓度为10%~25%,碳酸钠的浓度为10%~20%,除油的温度为55~75℃,除油的时间为2~5min,水洗采用去离子水水洗,水洗的温度为35~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的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第1次中和的溶液采用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的碳酸氢钠,pH值为7.5~9.5,水洗采用去离子水水洗,水洗的温度为35~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的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第1次沉锌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氧化锌、酒石酸钾钠、氯化铁和硝酸钠,按质量比,氢氧化钠的含量为100~200,氧化锌的含量为15~30,酒石酸钾钠的含量为40~80,氯化铁的含量为1~2,硝酸钠的含量为1~2,第1次沉锌的温度为30~50℃,第1次沉锌的时间为20~40s,水洗采用去离子水水洗,水洗的温度为35~50℃,退锌用质量百分数浓度为20%~50%的硝酸溶液退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的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第2次沉锌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氧化锌、酒石酸钾钠、氯化铁和硝酸钠,按质量比,氢氧化钠的含量为100~200,氧化锌的含量为15~30,酒石酸钾钠的含量为40~80,氯化铁的含量为1~2,硝酸钠的含量为1~2,第2次沉锌的温度为30~50℃,第2次沉锌的时间为10~30s,水洗采用去离子水水洗,水洗的温度为35~50℃,退锌用质量百分数浓度为20%~50%的硝酸溶液退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的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8)中,第2次中和的溶液按质量百分数浓度为3%~5%的碳酸氢钠,pH值为8.0~9.0,水洗采用去离子水水洗,水洗的温度为35~5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的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9)中,镀瓦特镍的镀液最好为硫酸镍、氯化镍、硼酸和硫酸镁,按质量比,硫酸镍的含量为150~230,氯化镍的含量为40~60,硼酸的含量为40~60,硫酸镁的含量为5~20,镀瓦特镍的电流为5~8A/dm2,镀瓦特镍的时间为1~8min,镀瓦特镍的温度为40~55℃,瓦特镍的pH值为5.5~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芬德,未经童芬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7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