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荞麦中功效活性成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9533.8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6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陕方;边俊生;林汝法;李红梅;李云龙;胡俊君;邓晓燕;孙秋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1/185 | 分类号: | A23L1/185;A23L1/29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3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荞麦 功效 活性 成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荞麦中功效活性成分的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发芽萌动技术激活荞麦内源酶活性,以提高荞麦中黄酮、D-手性肌醇和γ-氨基丁酸单体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荞麦是特有的粮药兼用的珍贵作物资源,盛产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富含生物类黄酮(芦丁、槲皮素等)、D-手性肌醇(D-Chiro-Inositol,简称D-CI)、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简称GABA)、原花青素、蛋白多肽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软化血管,胰岛素增敏,防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在所有的作物资源中,极少能够像荞麦一样同时具备上述多种功能物质与活性潜质。为了深入挖掘和提升荞麦的营养保健功效,利用内源潜能使荞麦籽粒发芽萌动,以显著提高其功效活性成分含量的课题就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张美莉对荞麦发芽萌动过程中的营养成分研究后发现,72h以后,荞麦黄酮含量可增加33~59%,可溶糖含量增加了2.0~3.4倍,氨基酸总量比萌发前提高了11.2%。
夏涛等人(ZL011104724、ZL031162878)通过发芽萌动激活荞麦内源酶活性,水解转化D-CI衍生物,显著提高了荞麦的D-CI单体含量和降血糖功效。
本发明人对苦荞籽粒进行发芽处理48h,分别测定了出芽与未出芽籽粒的芦丁和GABA的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发芽处理苦荞中芦丁和GABA含量测定结果
由表1数据可知,出芽的苦荞籽粒中芦丁和GABA的含量分别是未出芽籽粒的1.49和2.32倍。结果表明,利用荞麦籽粒的内源潜能发芽萌动,是一种可显著提高其功能营养成分和功效活性的高效率加工方式。
然而,荞麦是一种无限花序作物,花期长、籽粒成熟度极不整齐,在同一植株上同时发生现蕾、开花和结籽的现象。当一部分籽粒已经成熟落粒时,相当一部分还在陆续开花授粉。因此,统一采收的荞麦籽粒成熟度参差不齐,相应的是荞麦籽粒发芽萌动期的不一致和出芽不整齐性。
不同的荞麦籽粒发芽萌动时间相差悬殊,先后相差数十个小时以上。荞麦发芽试验中的发芽率与发芽时间之间的关系可见表2的统计数据。
表2 苦荞发芽率与发芽时间的相对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95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肝素钠的树脂酶解工艺
- 下一篇:一种通信直流分配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