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方扁平无引脚型态封装结构以及导线架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3289.2 | 申请日: | 200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7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政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8 | 分类号: | H01L23/488;H01L23/495;H01L23/3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亮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科学***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方 扁平 引脚 封装 结构 以及 导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芯片封装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四方扁平无引脚型态封装(quad flat non-leaded package,QFN package)结构以及导线架。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产业中,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IC)的生产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集成电路的设计(IC design)、集成电路的制作(IC process)及集成电路的封装(IC package)。
在集成电路的封装中,裸芯片是先经由晶圆(wafer)制作、电路设计、掩模制作以及切割晶圆等步骤而完成,而每一颗由晶圆切割所形成的裸芯片,经由裸芯片上的焊垫(bonding pad)与封装基材(substrate)电性连接,再以封装胶体(molding compound)将裸芯片加以包覆,以构成一芯片封装(chip package)结构。封装的目的在于,防止裸芯片受到外界温度、湿气的影响以及杂尘污染,并提供裸芯片与外部电路之间电性连接的媒介。
请参考图1A,其绘示现有的一种四方扁平无引脚(quad flat non-leaded,QFN)型态的封装结构(以下简称QFN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现有QFN封装结构100包括一芯片110、一芯片座(die pad)122、多个引脚(lead)124、多个焊线(bonding wire)130与一封装胶体(molding compound)140。其中,每一个引脚124具有上表面123a与对应的一下表面123b,而这些引脚124环绕芯片座122配置。芯片110配置于芯片座122上,且芯片110可借由这些焊线130的其中的一而电性连接至这些引脚124的其中的一。另外,封装胶体140包覆芯片110、这些焊线130、芯片座122与各个引脚124的一部分。
而且,如图1B与图1C所示,其分别绘示图1的QFN封装结构的底视图与立体图。现有QFN封装结构100的引脚124的下表面123b暴露于封装胶体140之外,且引脚124切齐于封装胶体140的四边的侧缘(如图1B的虚线所围区域150所示),以作为芯片封装结构对外的接点。
然而,目前的芯片封装结构的引脚是切齐于封装胶体的四方,因此在后续的上板制程中,焊料(solder paste)与芯片封装结构接触的面积仅包含芯片封装结构的底部面积,其会使得上板制程的可靠度受限而无法提升。而且,此种芯片封装结构也容易造成切割刀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由上述可知,现有芯片封装结构实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四方扁平无引脚型态封装结构,能够提升后续的上板制程的可靠度,且可避免切割刀具的受损以及提高其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四方扁平无引脚型态封装结构,包括:芯片座、多个引脚、芯片以及封装胶体。其中,芯片座具有一顶面以及相对应的一底面,而多个引脚环绕芯片座配置,且每一个引脚的末端外缘具有一凹部。芯片配置在芯片座的顶面上,且与这些引脚电性连接。另外,封装胶体包覆芯片、部分的这些引脚与芯片座,且封装胶体填充于相邻的引脚之间。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四方扁平无引脚型态封装结构,上述的封装胶体还包括配置于这些引脚的凹部。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四方扁平无引脚型态封装结构,上述的每一个引脚的凹部为圆弧形凹部。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四方扁平无引脚型态封装结构,上述的芯片座的底面具有一多层阶梯状的第一开口及/或邻近芯片座的至少一引脚的一端具有一多层阶梯状的第二开口。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四方扁平无引脚型态封装结构,可进一步包括一粘着层,其配置在芯片与芯片座之间。其中,粘着层的材料例如是银胶。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四方扁平无引脚型态封装结构,可进一步包括多条焊线,其分别连接芯片与引脚的一端。其中,封装胶体的材质为高分子。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导线架,其包括芯片座、多个引脚、多条切割道。这些引脚环绕在芯片座的周围,每一条切割道连接部分的引脚。其中,每一个引脚与每一条切割道交接处具有贯孔。
由于本发明的引脚的末端外缘具有凹部的特殊设计,因此可提升后续的上板制程的可靠度,且可避免切割刀具的受损以及提高其使用寿命。另外,在芯片座的底面及/或邻近芯片座的至少一引脚的一端还可具有多层阶梯状的开口,其可增加与封装胶体接触的面积,进而可避免因水气或污染物的侵入,或是封装胶体破裂而影响封装结构的可靠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32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源元件阵列基板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材料特性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