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盖具掀开预力的受压开启型储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3963.7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0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陈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陈洋 |
主分类号: | B65D47/08 | 分类号: | B65D47/08;B65D5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春兰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盖具 掀开 受压 开启 储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封盖具掀开预力的受压开启型储存装置,为关于手持 式或机构夹持式供储存粒状、粉状、浆状或糊状或液状内容物的圆筒形、或近 似圆筒形、或多面筒形中空容器结构。
背景持术
传统手持式或机构夹持式的中空容器,其内可装入粒状、粉状、浆状或糊 状或液状内容物,通常其封盖为独立设置,这种结构具有下列缺失:(1)开启 后容器及封盖呈分件状态,回收较麻烦;(2)若以侧面加压的方式使内容物释 出,而侧向的受压面较广容易误压;(3)封盖开启后与壳体的位置关系不安定, 妨碍内容物的释出。
此外,传统受压开启型储存装置含以下三种方式并各呈相对缺失:
1、受压掀开型封盖受压后与储存装置脱离,而混入储存内容物;
2、受压掀开型封盖在受压开启后并不完全脱离,当受压压力消失,封盖会 弹回而阻碍内容物的释出;
3、受压掀开型封盖若以外加瞬间压力使储存装置变形掀开封盖,则因封盖 受压部分开启时,压力即被释放,封盖仍会弹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封盖具掀开预力的受压开启型储存装置,为 一种手持式或机构夹持式供装入粒状、粉状、浆状或糊状或液状内容物的圆筒 形、或近似圆筒形、或多面筒形中空容器,并特定制作为筒形壳体外围为供以 人手握持或机构夹持,其供由中空容器的壳体外部加压掀开封盖的受力面及内 容物释出口的位置,分别设置于筒形中空容器壳体轴向两端,封盖供结合于内 容物释出口,以供由一端的受力面加压以掀开另一端的封盖以释出内容物,或 以手掀开另一端的封盖而由受力面加压以释出内容物或直接倒出内容物,其封 盖与储存装置之间具有挠性片状结构,供维系掀开后的封盖与壳体不分散,封 盖与壳体的相对稳态关系为于封盖对储存装置呈封闭状态时,维系的片状结构 被弯曲而呈往掀开方向的预力状态,而于封盖受压掀开后,可维持封盖呈掀开 的安定状态,避免妨碍中空容器的壳体内部内容物的释出,封盖掀开后与壳体 不分散,不致混入释放物中,且有利于回收。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封盖具掀开预力的受 压开启型储存装置,为手持式或机构夹持式供装入粒状、粉状、浆状或糊状或 液状内容物的圆筒形、或近似圆筒形、或多面筒形中空容器,其为筒形壳体外 围以供人手握持或机构夹持,所述中空容器的壳体外部加压掀开封盖的受力面 及内容物的释出口的位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筒形中空容器的壳体轴向两端,所 述封盖供结合于内容物的释出口,通过对一端的受力面加压而掀开另一端的封 盖以释出内容物,或以手掀开另一端的封盖而由受力面加压以释出内容物或直 接倒出内容物,所述封盖与储存装置之间具有挠性片状结构,供维系掀开后的 封盖与壳体不分散,封盖与壳体的相对稳态关系为于封盖对储存装置呈封闭状 态时,维系的片状结构被弯曲而呈往掀开方向的预力状态,而于封盖受压掀开 后,可维持封盖呈掀开的安定状态;其主要构成含:
壳体:由塑料或金属所制成的手持式或机构夹持式的圆筒形,或近似圆筒 形,或多面筒形的中空容器,供装入粒状、粉状、浆状或糊状或液状的内容物, 所述壳体轴向的下端设有释出口,封盖结合于释出口时作为封闭状态,于封盖 开启时供释出内容物;中空容器的壳体借助所连结的挠性片状结构,以维系封 盖于常态时,封盖的位置呈掀开的状态,在结合于释出口时则呈向掀开方向的 预力状态,中空容器的壳体轴向的上端可依需要选择设有受力结构,以在人手 握持或以机构夹持而受力结构接受外加压力时,使封盖受压掀开以释出内容物, 或以人手掀开封盖而以受力面加压以释出内容物,或直接倒出内容物;
封盖:为呈封盖结构,供配合壳体下端的释出口而设置,两者可呈结合的 封闭状态,而于受力结构受外加压力时,封盖受压而脱离释出口以释出内容物, 或以人手掀开封盖而以受力面加压以释出内容物,或直接倒出内容物;封盖与 壳体的封闭结合方式含:借助(1)塞合(2)嵌合(3)扣合(4)黏合(5)溶 合,或以外加辅助扣件夹合等方式作封闭结合;
上述由封盖与壳体的释出口呈封闭结合的定义,含全封闭状态或半封闭状 态,依装入于壳体的内容物的性质与保存需要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陈洋,未经杨泰和;陈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39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业务路由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将羧酸及其衍生物加氢制备成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