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6889.4 | 申请日: | 200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5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曹茹雄;曹敏;林仲德;官大明;许正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8;H01L27/12;H01L27/09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晨;吴世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且特别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以下可简称MOSFET) 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数年间,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持续进行尺寸微缩(包 括栅极长度和栅极氧化层厚度的缩减),因此使其持续改进速度、性能、电路 密度和单位功能的成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应用于部分半导体 基底中的应变沟道区,以进一步增进晶体管的性能。于沟道区产生应变可使 载子的移动速率增加,因此可使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NMOSFET)和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PMOSFET)增加性能。 一般来说,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N沟道会沿源极至漏极方 向施加伸张应力,以利增加电子移动率,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 管的P沟道沿源极至漏极方向施加压缩应力,以增加空穴移动率。现已发展 出许多导引应变至晶体管沟道区的方法。
另一方法于基底的源极/漏极区制作出凹槽,以导引应变至沟道区,举例 来说,针对PMOS元件可于凹槽区中外延成长例如SiGe的应力导引层,以 导引应变至沟道(应力导引层延伸至基底的表面上)。此方法可通过在成长工 艺中的调整锗浓度增加型变应力,然而,于凹槽中增加锗浓度会产生工艺的 挑战。例如,在外延成长工艺中,增加锗浓度会导致硅锗层中较高的差排 (dislocation)和缺陷密度,而工艺的选择性变差和沉积工艺范围亦是考量之 一。
在于源极/漏极区的凹槽中,亦可使用蚀刻停止层制作应力导引层。在此 方法中,此层形成于晶体管上方,如此可利用此应力层施加应力于其下晶体 管的沟道区。NMOS元件和PMOS元件的蚀刻停止层可不同,其称为双接触 蚀刻停止层(dual contact etch stop layer,以下可简称D-CESL)。
然而,升高(raised)的源极/漏极区会缓冲蚀刻停止层的效果,和降低蚀刻 停止层的应力影响。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为提供一种新颖的导引应变至沟道区的方 法,以改善晶体管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第一栅极电极位于基底上。多个第一间隙 壁位于第一栅极电极两侧的基底上。多个第一源极/漏极区位于第一栅极电极 两侧的基底中,其中第一间隙壁延伸至少部分的第一源极/漏极区上方,延伸 超出第一间隙壁的第一源极/漏极区是凹陷,因此,定义多个第一凹槽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还包括蚀刻停止层,位于所述多个第一源极 /漏极区的第一凹槽部分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其中所述蚀刻停止层为应力薄膜。
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其中至少所述多个第一源极/漏极区的第一凹 槽部分包括外延成长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其中所述外延成长材料延伸至所述多个第一 间隙壁下,且在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壁下的部分较所述多个第一凹槽部分中的 部分高。
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栅极电极、所述多个第一间隙 壁和所述多个第一源极/漏极区形成PMOS晶体管。
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源极/漏极区的第一凹槽部 分为硅化。
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还包括第二栅极电极,形成于所述基底上, 所述第二栅极电极包括多个第二间隙壁和多个第二源极/漏极区,位于所述第 二栅极电极两侧的基底上,所述多个第二源极/漏极区具有第二凹槽部分,所 述多个第二间隙壁不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部分上方,所述多个第二源极/漏极 区不是外延成长材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包括:基底;第一栅极电极,位于所述基 底上;多个外延成长区,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电极两侧,所述多个外延成长区 与所述第一栅极电极偏移;多个第一间隙壁,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电极两侧, 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壁延伸至少部分的所述多个外延成长区上方,延伸超出所 述多个第一间隙壁的所述多个外延成长区的表面,具有第一凹槽部分,凹陷 低于所述基底的主表面;及多个第一源极/漏极区,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电极的 两侧边,至少所述多个第一源极/漏极区的部分形成于所述多个外延成长区 中。
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还包括蚀刻停止层,位于所述多个凹陷的外 延成长区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68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错的多功能喷淋头
- 下一篇:用于半导体封装的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