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力能转换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8295.7 | 申请日: | 200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5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春祥 |
主分类号: | F16H21/12 | 分类号: | F16H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2河北省任丘***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力 转换 发动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是应用引力能转换的发动机,尤其是将引力能转换为可用能源。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两大主流可再生能源太阳和风能,存在两大先天不可人为改变的缺陷是:1、它们的应用技术都受到天气变化和地理条件的制约。2、它们都只能是现有能源的补充而不具有普遍替代性质。而人类能源永恒安全的唯一能源类型只有可再生性质能源,因为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绿色环保功能,所以必需在太阳和风能之外再寻求一种全天候可应用且具有普遍可替代性的可再生能源才是根治能源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唯一选择。而归纳现有发动机的进化史,蒸汽机烧煤,内燃机烧油,不同的能源类型就会发明不同的发动机,因此有新能源发明也就有新的发动机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寻求一种全天候可应用又具有普遍可替代性产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力能转换发动机,该发动机不仅可替代现有发动机,而且与发电机匹配还可组成发电系统形成全新的发电厂。
本发明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用本人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重力降能耗杠杆)为发动机的核心组件,由传动轮、活塞缸、传动杆、发明杠杆组件、功率输出曲轴与外壳机械连接,活塞上连杆与作用力输入传动轮边体铰链连接,活塞下连杆与发明杠杆的作用力点铰链连接,其杠杆重力点与单缸发动机外壳上功率输出传动轮的曲轴铰链连接。
其中引力能转换技术都包涵在发明杠杆结构中,活塞与活塞缸和上下连杆结构只是固定输入作用力的方向,且可将输入力的圆周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结构,而发明杠杆重力点连杆与功率输出轮曲轴连接才是引力能转换发动机功率的输出结构。但附图中发明杠杆上有两个作用力点F1和F2,即是具有两种可设计结构:1、当活塞下连杆与F1点连接时其输入轮直径则必比输出轮直径大一倍,即运动行程不同。2、当与F2点连接时则输入和输出两轮直径相等,则运动行程相等。以上为引力能转换发动机的单缸原理结构,按现有汽柴油发动机原理讲解惯例,多缸结构就是单缸结构的组合,但本发动机多缸组合的区别则是在单缸内的发明杠杆重力点上再与下一组发明杠杆的作用力点连接就可形成双缸结构,只是缸体增大而以,多缸则以此类推,即单缸与多缸都只用一个作用力,但作用效果则差别巨大,显然发明的实质正是多缸组合结构才具有替代普遍发动机的可再生引力能转换发动机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将引力能转换技术应用为可替代现有能源的产品发明,仅在现有发动机活塞缸内组装了发明杠杆固定结构,结构简单,实用广义。
附图说明
附图为引力能转换发动机的单缸结构原理图。
附图中:1、作用力输入传动轮,2、滑动体活塞,3、活塞上下传动连杆,4、发明重力降能耗杠杆组件(即它有特殊的设计规格),5、功率输出传动轮,6、内外缸壳体。
具体实施方案
附图中4实施例,它是本人已授权笫2006201386842号专利产品,也是本发动机的核心技术组件,对其引力能转换技术的实施求证,审查员只要接原专利文本说明参看则一目了然。
附图中1的实施例,一旦输入和输出传动轮直径与连杆、杠杆组件设计固定安装,运动无阻,用两只弹簧称,一只勾住输入轮,另一只勾住输出轮,因发明杠杆组件的重力增量值设计为G=1.5F,那么输入轮是1kg作用力,输出轮上一定是1.5kg重力,这是活塞下连杆作用F2力点的实施效果。如果作用F1力点输入轮上是1kg作用力,输出轮上一定是3kg重力,因为在F1上1kg则到F2上就是2kg,2×1.5=3kg,虽输出速度降低了一倍,可得到了3倍的增力,如果输入是功率则输出的就是3倍的功率。因此两轮运动实施效果也应相同。
推理实施例,本次申报未附有多缸(即多杠杆组件组合)图,是按现有汽柴油发动机讲解惯例,只要说清楚了单缸发动机原理,多缸则类推,也符合专利申请简单易理解的原则。本推理首先要注意,降速比结构只能在输入轮下的第一级发明杠杆(即单缸)设计应用,而多级发明杠杆组合(即多缸为两缸以上)应用,则只能在笫一级发明杠杆之后设计为等速比结构,因为本发动机区别于现有发动机就是;无论是单缸还是多缸其外作用力只有一个,所以本发功机的多缸结构设计必需是每一级发明杠杆的运动行程都相等。因此,按第2实施例效果,输入是1kg作用力,输出则是1.5×1.5=2.25kg重力,多缸就是1.5×N,即1.5的几次方函数级变量,而输入能量只有一个,这就是本引力能发动机的发明实质同时也是发明原理。
综合实施例效果,证实无论在输入轮上用的是什么力,经引力能转换后特别是多缸转换后,其函数级倍增的动力则就是引力能转换能源,它与太阳和风能转焕的不同之处就是在较小的起动能量条件下可得到较大的输出能量,如果是匹配发电机,则此起动能量可由倍增的发电量中分出一点循环供应,则与太阳和风能转换无异同样无需外能源的支撑而持续对外输出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春祥,未经陈春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8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