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芯片安装机的带供给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6005.3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6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崔亨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13/02 | 分类号: | H05K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柴毅敏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芯片 装机 供给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7年4月27日向韩国专利局提出的申请号为 10-2007-0041619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在 此结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芯片安装机的带供给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 包括稳定的导向开闭器的带供给器,该导向开闭器可以容易地操纵以 更换元件卷轴。
背景技术
芯片安装机用于将电子元件安装到印刷电路板(PCB)上。例如, 元件供给器将诸如集成电路(IC)元件、二极管、电容器和电阻器之 类的各种电子元件供应到芯片安装机,然后,芯片安装机将元件移动 到PCB上的预定位置并将元件安装在PCB上。
这种芯片安装机包括元件供给器、传送器、头组件和元件传输单 元。元件供给器将元件供应到芯片安装机,传送器移动PCB。头组件 包括吸嘴来将元件从元件供给器移动到PCB。元件传输单元竖直或水 平移动头组件。
具有元件卷轴的带供给器通常用作芯片安装机的元件供给器。图 1是示出用于带供给器的传统元件卷轴的立体图。
参照图1,可以认识到元件卷轴中可以容纳成千个元件。带2绕 元件卷轴卷绕,并在带2中以预定间距形成容纳空间2a。诸如半导体 芯片之类的电子元件5容纳在容纳空间2a中,并且顶部覆盖带2b附 装到带2的顶表面以覆盖电子元件5。多个穿孔2c以预定间距形成在 带2的两侧。
在芯片安装机中,供给图1所示元件卷轴的带供给器彼此平行地 均匀布置。带供给器将带2供给到芯片安装机。当将带2供给到芯片 安装机时,从带2移除顶部覆盖带2b以露出电子元件5。在从带2移 除顶部覆盖带2b之后,头组件使用其吸嘴从带2拾取电子元件5。然 后,头组件将电子元件5移动到PCB上的预定位置。
图2是示出用于芯片安装机的带供给器的侧视图。该带供给器在 由本申请的受让人递交的韩国专利未审定公布文献No.2006-0102885 中公开。
参照图2,带供给器包括元件卷轴10和元件卷轴10安装在其上 的框架11。带绕元件卷轴10卷绕并通过链轮13按节距从元件卷轴10 解开。当带从元件卷轴10解开时,顶部覆盖带(例如顶部覆盖带2b, 图1)从带移除并排出到收集器14。
在所有电子元件都从元件卷轴10供给时,元件卷轴10必须用新 的卷轴更换。当将新的元件卷轴10安装在框架11上时,释放在带供 给器的前部上形成的锁定机构15以解锁带导向器16,该带导向器16 被升高。如图所示,带导向器16靠近链轮13构造在框架的前顶部处。 带导向器16在带导向器16的后端处可枢转地联接到框架11,使得带 导向器16的前端可上下移动。在带导向器16处于打开(即向上)位 置时,带的引导端和新元件卷轴10的顶部覆盖带连接到带供给器的预 定部分。之后,使带导向器16向下移动并使用锁定机构15将其锁定 在关闭位置。
但是,在此情况下,操作者可能不得不使用他/她的双手来解锁锁 定机构15并升高带导向器16。就是说,因为操作者必须使用他/她的 双手,操作者用新的卷轴更换元件卷轴10不方便。另外,因为当带导 向器16被升高时带导向器16未固定(即保持)在打开位置,所以操 作者可能必须用一只手向上保持带导向器16并用另一只手将带从元 件卷轴10拉出,由此使得用新的卷轴更换元件卷轴10更加不方便。
此外,在用新的卷轴更换元件卷轴10之后,操作者必须检查锁定 机构15是否正确地锁定带导向器16,因为操作者可能会将带供给器 联接到芯片安装机,而未用锁定机构15正确地将带导向器16锁定在 关闭位置。当带导向器16未牢固或可靠地锁定在关闭位置时,在从新 的元件卷轴10解开带和顶部覆盖带的时候,带导向器16可能不期望 地被解开的顶部覆盖带升高,由此无法将电子元件供应到芯片安装机。
而且,当带导向器16和锁定机构15未稳定地彼此联接时,带导 向器16可能会被升高而与头组件20相撞,该头组件20移动来拾取电 子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芯片安装机的带供给器,该带供给器包括可 以容易和稳定操纵的导向开闭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芯片安装机的带供给器,该带供给器具有 容易更换元件卷轴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未经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60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