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添加绿茶粉的茶味型奶粉产品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6872.7 | 申请日: | 200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3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9/156 | 分类号: | A23C9/156;A23C9/152;A23C9/16;A23L1/29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122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添加 绿茶 茶味型 奶粉 产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添加绿茶粉的茶味型奶粉产品及制备方法,属于乳粉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微绿茶粉是一种茶菁原料经简易加工后再经适当研磨与筛分而成的粒度细小均一、颜色亮丽的一种粉状茶制品。因其不需高温冲泡即可食用,可以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食用调味料和天然色素用于食品生产,形成了一种多用途的茶叶新制品。日本人称超微绿茶粉为抹茶,专指用石磨经低温研磨而获得的粒度非常细小的绿茶粉末产品。通常情况下,超微绿茶粉的细度在300-1500目之间(抹茶的粒径一般为1000-1500目)。超微绿茶粉的出现,实现了由“饮茶”到“吃茶”的转变。
得益于新鲜绿茶原料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超微绿茶粉可以抑制食品中脂类物质的氧化蛤变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由于其颗粒非常细小,添加后可以将茶叶全部的香味赋予到食品中,最大限度地改善产品的风味和色泽;其中的茶多酚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表现出显著的解毒作用。
奶粉作为一种营养丰富、食用方式简单、易于保存和运输、量大面广且价格适中的粉体食品,非常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其市场占有率居各种粉体食品之首,这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功能性成分强化的载体。
将超微绿茶粉添加到奶粉产品中,既可以改善奶粉产品的色泽和风味,也可以提高产品中茶多酚、茶多糖、天然叶绿素等功能性成分的含量,进一步提高奶粉产品的营养价值,将会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添加绿茶粉的茶味型奶粉产品及制备方法,添加天然超微绿茶粉(或称抹茶)的奶粉产品,将会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丰富奶粉产品品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添加绿茶粉的茶味型奶粉产品,先将获得的绿茶粉、食用稳定剂与奶粉混合,添加或不添加绿茶香精,经充分混合后制得绿茶粉含量为奶粉质量的0.2%~5%,分散均匀,色泽淡绿、具有绿茶特有香味、口感清新的茶味型奶粉产品。
所说的绿茶粉选用细度在300-1500目的超微绿茶粉或抹茶。
所说的奶粉,选用普通全脂奶粉、低脂奶粉、脱脂奶粉、加糖奶粉、中老年奶粉、幼儿奶粉、豆奶粉或特殊配制奶粉。
所说的食用稳定剂,选用瓜儿豆胶、黄原胶、阿拉伯胶、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果胶、聚葡萄糖、变性淀粉或糊精。
所说的绿茶香精,购自瑞士喜伯香精香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汇香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所述添加绿茶粉的茶味型奶粉产品的制备方法,工艺如下:
(1)配方比例:每100KG奶粉中,添加0.2-5KG绿茶粉、0.1-5KG食用稳定剂、及0-0.2KG的绿茶香精;
(2)制备工艺:称取0.2-5KG绿茶粉,与0-0.2KG的绿茶香精充分混合后,加入同等质量的奶粉,混合均匀后,加入0.1-5KG的食用稳定剂并充分混合至各部分色泽均一,最后将余下的奶粉分次加入到混合料中并继续搅拌至产品各部分均匀一致,经称量、包装后即为成品:茶味型奶粉产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分步混合的方法,获得均匀一致的添加超微绿茶粉的茶味型奶粉制品,同时具有绿茶的生理活性和奶粉营养均衡的特点,适合各年龄段消费者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0.2KG超微绿茶粉,与0.2KG全脂奶粉充分混合后,加入0.2KG的绿茶香精继续混合至各部分均匀一致,再加入0.1KG的瓜儿豆胶粉末并继续搅拌混合,最后加入余下的99.8KG全脂奶粉并混合至各部分均匀一致,称量、包装后即为成品。
实施例2
称取5KG超微绿茶粉,与5KG中老年奶粉充分混合后,加入5KG的糊精粉末并继续搅拌混合,最后将余下的95KG中老年奶粉分次加入到混合器中并继续搅拌至各部分均匀一致,称量、包装后即为成品。
实施例3
称取1.0KG抹茶粉,与1.0KG脱脂奶粉充分混合后,加入0.1KG的绿茶香精继续混合至各部分均匀一致,再加入2.5KG的羧甲基纤维素粉末并继续搅拌混合,最后加入余下的99KG脱脂奶粉并混合至各部分均匀一致,称量、包装后即为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68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确测量储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用卡钳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