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隔热多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0447.0 | 申请日: | 200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钟宝堂;钟松政;陈哲阳;张义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红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隔热 多层 结构 | ||
1.一种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透明衬底层;
一第一透明阻热层,包含第一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分散在其中,该第一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为硼化镧,且该第一透明阻热层不含硼化镧以外的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以及
一第二透明阻热层,包含第二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分散在其中,该第二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是选自氧化锑锡、氧化铟锡、及金属掺杂氧化钨,且该第二透明阻热层不含氧化锑锡、氧化铟锡、及金属掺杂氧化钨以外的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
该第一透明阻热层与该第二透明阻热层设置在该透明衬底层的同一侧或相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衬底层包括:玻璃、透明树脂层、或前述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阻热层,包含0.1-80重量%的硼化镧纳米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阻热层,包含5-80重量%的氧化锑锡、氧化铟锡、或金属掺杂氧化钨纳米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阻热层与该第二透明阻热层的厚度各自介于1~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阻热层与该第二透明阻热层还包含:有机粘结剂、无机粘结剂、或感压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隔热多层结构的雾度小于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隔热多层结构的隔热性能指数[(Tvis+Rir)*100]大于126,其中Tvis=可见光穿透率,Rir=红外光阻隔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阻热层与该第二透明阻热层设置在该透明衬底层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阻热层与该第二透明阻热层设置位于该透明衬底层的相反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透明衬底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阻热层或该第二透明阻热层其中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衬底层上包括两对以上的第一透明阻热层与第二透明阻热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第二透明阻热层,且各自包含不同材质的纳米颗粒。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掺杂氧化钨纳米颗粒包括:Li、Na、K、Rb、或Cs掺杂的氧化钨纳米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04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线形装饰灯
- 下一篇:一种机油泵分体式限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