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粒酶永生化人胚胎前脑神经前体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1901.4 | 申请日: | 200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燕;徐群渊;王一松;赵咏梅;赵春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15/52;C12N15/867;A61K35/54;A61P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100069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粒 永生 胚胎 前脑 神经 体细胞 及其 建立 方法 | ||
1、一种端粒酶永生化人胚胎前脑神经前体细胞系,已于2008年2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生物中心》,其保藏号为CGMCCNo.237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粒酶永生化人胚胎前脑神经前体细胞系,其建立步骤如下:
(1)、包装细胞的筛选及病毒上清的收获;
(2)、病毒感染原代培养人胚前脑神经前体细胞;
(3)、克隆法筛选hTERT+人胚前脑神经前体细胞;
(4)、hTERT+人胚前脑神经前体细胞的扩增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以及电生理功能等方法对扩增的细胞进行特征测定,证明所获得的细胞是获得端粒酶永生化人胚胎前脑神经前体细胞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粒酶永生化人胚胎前脑神经前体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如下:
(a)对数生长期PG13/JH1/hTERT包装细胞经0.25%胰蛋白酶消化后计数;
(b)用DMEM完全培养基将细胞稀释至浓度为100细胞/mL;取0.1mL细胞悬液接种于48孔板中,补加0.4mL完全培养液;37℃,5%CO2条件下培养,每周半量换液,培养2-3周;
(c)相差显微镜观察定期观察48孔板中细胞生长状况;当细胞生长至60-80%汇合时,分别将细胞消化接种于6孔板中;继续培养;
(d)荧光显微镜定期观察各组细胞的荧光强度;培养1周后,挑选荧光较强的细胞扩增培养;
(e)收集培养液即病毒上清,用0.45μm低蛋白吸附膜过滤,分装1.5mL,-70℃保存;
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如下:
(a)孕12周的人类胚胎前脑神经前体细胞分离计数后,按5×105/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预先包被PLL的75cm2培养瓶中,加入10mL FBS-NSA培养基,37℃,5%CO2培养12小时;将FBS-NSA培养基换成GF-NSA培养基;
(b)原代分离的人神经前体细胞在GF-NSA培养基中生长72小时后进行病毒感染;弃培养液,加入高滴度的hTERT病毒上清6mL,GF-NSA完全培养基4mL,加入polybrene使其终浓度为8μg/mL,37℃,5%CO2培养12小时;弃病毒上清,换成新鲜GF-NSA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生长密度达到80-90%汇合后,传代;
(c)病毒感染步骤分别在第2、3代重复两次;
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如下:
(a)病毒感染后的细胞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计数;将细胞悬液稀释至2×103/mL接种于包被PLL的75cm2培养瓶中,每瓶1mL细胞悬液,37℃,5%CO2培养;
(b)定期观察细胞的生长,当出现明显的细胞克隆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细胞克隆的荧光强度,并标记;
(c)克隆片定点消化表达荧光的细胞克隆,将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然后依次通过6孔板,25cm2培养瓶进行扩增培养;
所述步骤(4)的具体步骤如下:
(a)筛选后的细胞,接种于包被PLL的培养中生长,培养基为GF-NSA培养基,37℃,5%CO2培养;每3天换液一次,每7-10天传代一次;
(b)传代方式:培养细胞生长至90%汇合期,弃培养基,用0.025%胰蛋白酶/0.002%EDTA消化细胞1-3分钟,弃消化液,加入FBS-NSA培养基,进行吹打;细胞重悬于FBS-NSA培养基中,按1∶2的比例将细胞接种于PLL包被的培养瓶中,37℃,培养2小时,然后将FBS-NSA培养基换成GF-NSA培养基继续培养,获得端粒酶永生化人胚胎前脑神经前体细胞系hSN12W-TER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19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间缆索结构的吊索
- 下一篇:一种植物耐寒与抗旱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