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Sn-1,3中链甘油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2866.8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4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君社;刘萍;李琳媛;张秀清;张京声;胡锦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64 | 分类号: | C12P7/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 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sn 甘油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制备Sn-1,3 中链甘油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结构脂质(structured lipids)是根据脂质在体内消化和代谢过程所设计的 一种特殊的脂质,它改变了天然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位 置,并将具有特殊营养和生理功能的脂肪酸结合到特定位置,发挥各种脂肪酸的功 能特性。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mediun chain triglyceride,MCT)就是结构脂质 的一种,中碳链脂肪酸是指C6~C12的脂肪酸。普通的食用油是以长链脂肪酸组成 的油脂,在人体的吸收中多余的部分蓄积并再次被合成为中性脂肪。而以中碳链脂 肪酸组成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中以游离酸的形式通过门静 脉直接运输到肝脏,在肝脏迅速高效地被分解,其消化吸收速度是普通长链脂肪酸 的4倍,代谢速度是其10倍,Sn 1,3中链甘油酯(即甘三酯Sn-1,3为中碳链脂 肪酸、Sn-2为长碳链脂肪酸)的代谢和吸收速率最快。因此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很 难在人体内形成身体脂肪,不会造成人体肥胖。其独特的功能有预防和疾病治疗作 用,在临床应用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合成结构脂质主要采用酶法酯交换生产,催化反应大多是在水相 中进行的,反应效率较低。近年来,有专家把酶促酯交换反应引入到有机溶剂体系 或无溶剂体系中进行。Fereidoon Shahidi等用海豹油和葵酸在正己烷溶剂中合成 了结构脂质;X.Xu等研究了油菜籽和葵酸在无溶剂体系下不同的反应条件对酰基迁 移的影响。但是传统有机溶剂中酶反应的产物不可避免地残留或多或少的有机溶 剂,容易造成产物的污染,使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无溶剂 体系中,底物的粘度较大,无溶剂体系中的反应传质和传热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Sn 1,3中链甘油酯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Sn-1,3中链甘油酯的方法,是以油脂和中碳链脂肪酸为 原料,在超声作用和摇床振荡相结合的条件下用1,3-特异性脂酶催化反应得到 Sn-1,3中链甘油酯。
所述Sn-1,3中链甘油酯是Sn-1,3为中碳链脂肪酸、Sn-2为长碳链脂肪酸的脂 肪酸甘油酯。
其中,所述反应可在无溶剂体系中进行。
所述反应的体系中还含有水,所述水与所述1,3-特异性脂酶的配比具体可为 (0.00148-2.26)g∶(51.94-2597)U;水在本发明方法中起到一种夹带剂的作用。
所述反应可在30-50℃的温度下进行。
所述超声作用和摇床振荡相结合的方式为至少重复一次以下过程:先超声,随 后摇床振荡。
所述超声的强度可为10-30w/cm2;所述超声的频率可为20-80kHz,所述超声作 用的方式为每间隔5-15s工作5-15s;每次超声作用的时间为2-30min。
所述摇床振荡的旋转半径可为13mm、振荡速度可为80-200r/min。
所述超声作用和摇床振荡相结合的方式为重复两次以下过程:先超声,随后摇 床振荡;其中,第一次摇床振荡的时间为6-10小时,第二次摇床振荡的时间为10-14 小时。
所述油脂和中碳链脂肪酸的摩尔比具体可为1∶(1-10)。
所述油脂可为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茶油、菜籽油或橄榄油;所述中碳 链脂肪酸可为辛酸。
所述1,3-特异性脂酶与所述原料的配比具体可(51.94-2597)U∶14.84g。
通过本发明方法能够得到高纯度的甘三酯Sn-1,3为中碳链脂肪酸、Sn-2为长碳 链脂肪酸的Sn-1,3中链甘油酯。其中,辛酸结合率的摩尔百分比普遍达到35%以上, 与无溶剂体系、但未经超声作用的实验条件相比,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辛酸结合率是 前一条件下所得辛酸结合率的一倍。本发明对反应体系采用超声和摇床振荡相结合 方式使其进行反应,首次将超声波体系应用于食用油与脂肪酸的酶促酯交换反应 中。超声波通过机械传质作用、加热作用和空化作用有效的提高反应体系的传质效 率和脂肪酶分子的构象的合理程度,大大提高了酯交换反应的反应速率及产物的辛 酸结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辛酸甲酯标准品的色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28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成型机用移模板
- 下一篇:一种反馈控制的薄膜压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