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6352.X | 申请日: | 200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7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孙汉旭;贾庆轩;张延恒;李红义;兰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10087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蠕动 管道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机器人,具体地说是一种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规划、运动及动作能力的协作等,机器人技术被视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问世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控制理论等学科迅速发展的支持下,机器人的种类日益繁多,性能不断地改进,工作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从深海到宇宙空间,在各种人类所不能承受的极限环境中都能找到机器人的应用。可以说,现代机器人技术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的范畴,逐步转向应用于各种特殊工况的特种机器人技术。
管道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它的研究为管道的检测、维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管道开挖抽检的单一模式。提高了管道检侧的准确性,便于管道工程管理维护人员分析了解管道缺陷产生的原因,开展对缺陷的评估,制订管道维护方案,消除管道安全隐患,在事故发生前就有计划地维修或更换管段,从而节约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管道维护成本,保障人民生活及财产安全,减少有毒气体或液体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开展管道机器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管道机器人的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大量的管道维护需求为管道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将逐渐成为一项十分巨大的产业工程。
目前,现有管道机器人移动装置多样,如螺旋前进等,其存在行进速度慢,难以顺利通过弯管、变径管、竖直管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运动,且运动速度快,在运动的同时可以蓄能,并且对于弯管、变径管、竖直管等均可顺利通过的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其包括左半球壳和右半球壳;所述左半球壳和右半球壳内均固设有法兰盘,两法兰盘设有相互连通的通道且分别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右半球壳端部设有叶轮,叶轮与一空腔相通,所述空腔连通导流管,所述叶轮与发电机连接,一直流无刷电机和一带螺纹导轨的柔性轴固设于右半球壳法兰盘上,所述直流无刷电机还连接一可旋转挡板;所述左半球壳法兰盘上设有一通道可容置所述柔性轴,所述柔性轴上螺设有一螺母,该螺母同时与一齿轮啮合,该齿轮固设在左半球壳法兰盘上并连接一直流无刷电机;所述左半球壳和右半球壳的法兰盘上均套设有电磁铁。
上述的一种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其中,所述电磁铁由吸盘式电磁铁、塑料固定圈组成,多个吸盘式电磁铁呈环状安装在塑料固定圈上。
上述的一种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其中,所述叶轮与外界相通。
上述的一种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其中,所述柔性轴末端设有环形挡片,该挡片的直径大于左半球壳容置通道直径。
上述的一种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其中,所述左半球壳和右半球壳外部均套有环形垫片。
上述的一种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其中,所述左半球壳和右半球壳法兰盘上的通道和与之相连的导流管为四个。
上述的一种柔性蠕动的管道机器人,其中,所述可旋转挡板上设有与导流管数量一致大小一样的通孔。
本发明所述柔性蠕动管道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主要是铁制管道。它可以采用两种工作模式,在直管道中可以液体压力作用下前进,在此种运动模式下机器人前进速度快,并且没有能源消耗。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蠕动行走机构蠕动前进,这种工作模式主要在机器人通过角度比较大的弯道时起作用。
通过液体压力作用前进的原理为:通过液体压力作用前进时本发明机器人处于伸展状态,左、右半球壳的电磁铁都不通磁,右半球壳内挡板旋转挡住导流管,使导流管关闭,机器人通过球壳外部的环形垫片与管道紧密配合接触,左、右半球壳形成活塞结构将管道封闭,液体无法通过管道,液压全部施加在机器人上,实现机器人的无动力前进。由于柔性轴的可弯曲柔性作用,本发明机器人可顺利通过弯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6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