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α,β-二巯基-β-羧基丙酰基)-氨基酸的丙叉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4402.9 | 申请日: | 200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7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彭师奇;赵明;王超;王正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39/06 | 分类号: | C07D339/06;A61K31/385;A61P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费碧华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巯基 羧基 丙酰基 氨基酸 衍生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氨基酸的衍生物,尤其涉及具有铅驱排活性的N-(α,β-二巯基-β-羧基丙酰 基)-氨基酸的丙叉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它们在制备铅中毒治疗药物中的用 途,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铅中毒对机体的损害具有亚临床性(早期轻度病变),在出现临床症状以前就已经存 在。解决铅中毒的最重要的途径仍然是药物驱排。寻找具有治疗和预防双重作用的新一代 排铅药物为解决这种亚临床性铅中毒提供了希望。按照针对性强、特异性高和低毒甚至无 毒要求,发明人设计了本发明的N-(α,β-二巯基-β-羧基丙酰基)-氨基酸和丙叉衍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类新的铅驱排活性的化合物。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具有铅驱排活性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具有铅驱排活性化合物,其结构式为通式I所示:
通式I
其中,AA选自甘氨酸残基(Gly)、L-丝氨酸残基(L-Ser)、L-缬氨酸残基(L-Val)、 L-亮氨酸残基(L-Leu)、L-异亮氨酸残基(L-Ile)、L-天冬酰胺残基(L-Asn)、L-天冬氨酸 残基(L-Asp)、L-谷氨酰胺残基(L-Gln)、L-谷氨酸残基(L-Glu)、L-甲硫氨酸残基(L-Met)、 L-苯丙氨酸残基(L-Phe)或L-色氨酸(L-Trp)残基。
一种制备上述通式I化合物的方法,包括:
(1)(在丙酮中通干燥氯化氢气体至饱和,室温下搅拌)将二巯基丁二酸转变为2,2-二甲 基-4,5-二羧基-1,3-二硫戊环;
(2)(在乙酰氯中75℃回流)将2,2-二甲基-4,5-二羧基-1,3-二硫戊环转变为2,2-二甲基-4,5- 氧二羰基-1,3-二硫戊环;
(3)2,2-二甲基-4,5-氧二羰基-1,3-二硫戊环与氨基酸钠盐反应,生成2,2-二甲基-4-羧基-5-氨 基酸-N-基羰基-1,3-二硫戊环。
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氨基酸钠盐选自甘氨酸钠盐、L-丝氨酸钠盐、L-缬氨酸钠 盐、L-亮氨酸钠盐、L-异亮氨酸钠盐、L-天冬酰胺钠盐、L-天冬氨酸钠盐、L-谷氨酰胺钠 盐、L-谷氨酸钠盐、L-甲硫氨酸钠盐、L-苯丙氨酸钠盐或L-色氨酸钠盐。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铅中毒的药用组合物,该药用组合物由治疗上有效 剂量的本发明通式I化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型剂或者辅加剂组成,即将有效量的本发明 通式I化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配合后,按本领域常规的制剂方法将其制备 成任意一种适宜的药物组合物。通常该组合物适合于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也适合其他的 给药方法。该组合物可以是片剂、胶囊剂、粉剂、颗粒剂、锭剂、栓剂,或口服液等液体 制剂形式。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法,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含有0.1%-99%重量,优选10-60% 重量的本发明化合物。
药理学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有良好的铅驱排活性,临床上可作为铅驱排剂 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图;i)H+、丙酮;ii)乙酰氯、75℃回流;iii)氨基 酸钠盐、pH8-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例证, 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制备2,2-二甲基-4,5-二羧基-1,3-二硫戊环(2)
往在5g二巯基丁二酸与100ml丙酮的溶液中通干燥氯化氢气体至饱和。反应混合物 室温搅拌9h,减压蒸出丙酮及氯化氢气体,残留物与50ml饱和Na2CO3水溶液混合,使得 到的溶液的pH为9。分离水层及油层。得到的水层先用石油醚萃取两次,再后用KHSO4酸化至pH2,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30×6)。得到的乙酸乙酯层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 滤液减压浓缩、油状物用石油醚析晶,得到4.7283g(77.5%)标题化合物,为无色固体。 Mp:157-159℃。FAB-MS(m/e)223[M+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44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工位罐口成形机
- 下一篇:一种小型圆筒拉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