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三层结构的环氧树脂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5297.0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8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超;陈凤华;董侠;孙同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K5/17;C08K5/09;C08K5/3445;C08J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柏 |
地址: | 10019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三层 结构 环氧树脂 改性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环氧树脂改性材料,其特征是:材料固化后形成的三层结构的中间层由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反应后得到的固化物和改性剂形成的双连续结构组成,中间层中的固化物的重量份数为改性材料总重量的6~40%,改性剂的重量份数为改性材料总重量的10~18%;该固化物和改性剂形成的双连续结构的相区间的尺寸在1~20微米;两外层均分别由占改性材料总重量18~41%的固化物和占改性材料总重量1~3%的改性剂形成的0.2~5微米大小的颗粒组成;
所述的改性剂是易缠结、弹性模量高的热塑性树脂;
所述的热塑性树脂是聚酰亚胺、含氟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醚酮、聚醚醚酮或聚苯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三层结构是平板层状结构或柱状皮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性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中间层的厚度为改性材料总厚度的1/6~7/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环氧树脂的环氧摩尔质量小于等于300g。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改性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环氧树脂是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或四缩水甘油基4,4-二胺基二苯甲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化剂选自胺类固化剂,酸酐类固化剂,胺类固化剂与固化促进剂的混合物,及酸酐类固化剂与固化促进剂的混合物中的一种;其中固化促进剂的加入量占胺类固化剂重量份的0~20%,固化促进剂的加入量占酸酐类固化剂重量份的0~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性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胺类固化剂为4,4’-二氨基二苯砜、3,3’-二氨基二苯砜、4,4’-二氨基二苯甲烷、间苯二胺、聚亚甲基二胺或聚醚胺;
所述的酸酐类固化剂为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
所述的固化促进剂为咪唑或2-甲基咪唑。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常温常压下,将100重量份的液态型环氧树脂与15~35重量份的改性剂共同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在机械搅拌下混合1~24小时后,向其中加入15~35重量份的固化剂,搅拌;在常温减压下除去溶液中的有机溶剂,得到环氧树脂、固化剂和改性剂的共混物;所得的共混物在常压、温度为50~200℃下进行环氧树脂的恒温固化反应,固化反应的发展诱导并伴随环氧树脂与改性剂间相分离的发生和发展,固化反应结束,得到具有三层结构的环氧树脂改性材料;或
常压下,将100重量份的液态型环氧树脂与15~35重量份的改性剂在100~160℃时机械搅拌2~12小时后,降温至30~80℃后边搅拌边加入15~35重量份的固化剂,搅拌,得到环氧树脂、固化剂和改性剂的共混物;所得的共混物在常压、温度为50~200℃下进行环氧树脂的恒温固化反应,固化反应的发展诱导并伴随环氧树脂与改性剂间相分离的发生和发展,固化反应结束,得到具有三层结构的环氧树脂改性材料;
以上的重量份是以环氧树脂的重量为基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溶剂是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52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