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炉炉壳用钢板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5384.6 | 申请日: | 200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元春;杨春卫;刘印良;吴光蜀;周金明;张炜星;许晓东;白学军;沈一平;王东柱;王森;孙硕猛;石磊;杨建平;朱志远;霍常浩;沈开照;王立坚;刘晓辉;田士平;隋鹤龙;麻庆申;姜中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7/00 | 分类号: | B23P17/00;B22D11/128;B21B1/38;B21B37/74;C21D9/00;C21D1/28;C22C3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066326河北省秦皇岛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炉壳用 钢板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厚钢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高炉炉壳用钢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围板用于炼铁高炉炉壳的制造,一般使用厚度在50-110mm,交货状态为热处理正火。由于高炉炉壳需要常年承受温度与压力的影响,因此用于制造高炉炉壳的钢板既要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以及抗层状撕裂性能,又要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同时还要保证钢板在厚度方向性能的均匀性。高炉这种特种设备一般要求较长的使用年限,而炉壳钢板的质量直接决定高炉的寿命。
国内高炉制造初期,高炉炉壳用板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中厚板生产企业设备能力的不断提升,厚板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国内中厚板生产实力较强的舞阳钢厂首先利用钢锭生产出以本企业命名的高炉炉壳用钢,并成功用于国内高炉的制造,使舞阳炉壳板已成为国内高炉设计独一无二的指定产品,其钢号也成为国内公认的炉壳钢号。
首秦公司4300生产线于2006年底正式投产运行,主轧机最大轧制力9000吨,并配套快速冷却设备以及两条热处理线。4300稳定运行一年,正值曹妃甸工程和迁钢二期工程相继动工,两个项目同时需要大量的高炉炉壳用板,而此时舞阳高炉围板不仅价格高,而且供货周期厂,曹妃甸炉壳用钢与舞钢签订供货合同后,交货时间被延长了将近一年。为支持首钢建设,首秦公司联合首钢技术研究院,主动担负起炉壳钢板研发的重任,经过近半年的技术攻关,采用首秦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开发出具有首秦特色的50-90mm高炉炉壳板,并以首秦公司牌号命名为SG490N-Z25。
舞钢生产的炉壳板主要利用钢锭进行轧制,钢锭的优势是内在质量好,压缩比大,钢板综合机械性能好,特别是厚度方向性能好。缺点是钢锭成材率低,生产成本高,大批量生产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炉壳用钢板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用连铸坯生产高炉炉壳用板的生产方法,克服了钢锭生产效率低,大批量生产周期长,同时钢锭成材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关键方案是:钢水经转炉冶炼、LF、RH炉处理后,通过浇铸得到质量合格的250mm连铸坯(化学成分符合本钢种的标准要求,见下表,中心疏松在0.5级以下、中心偏析在C类1.5级以下),然后将连铸坯加热至1150~1300℃,在炉时间200-300min,出炉后经高压水除鳞,高压水压力为19MPa。进入4300mm轧机进行轧制,轧制时采用两阶段轧制,第一阶段在1000~1150℃之间完成,展宽道次最大轧制速度为1.0~3.0m/s,纵轧道次最大轧制速度为2.0~4.0m/s,最大轧制力矩为2000~3000kNm,第二阶段在800~950℃之间完成,最大轧制速度为2.0~4.0m/s,成品钢板厚度在50-80mm范围内,其控温厚度为成品厚度的1.5~2倍,成品钢板厚度为80-90mm其控温厚度为150~180mm;钢板轧后立即水冷,终冷温度为670~720℃,水冷后的钢板下线堆36~48小时后进行正火处理,正火温度890~930℃,在炉时间(1.3~1.6)t+5~20min(t为钢板厚度,其单位是mm),冷却方式为空冷。
按照上述工艺流程,生产的钢板的各项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要求。
高炉炉壳用钢板SG490N-Z25的化学成分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未经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5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式压滤脱水工艺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