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的制备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5677.4 | 申请日: | 200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2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貌盼勇;辛绍杰;周先志;张敏;赫兢;胡燕;侯俊;沈宏辉;王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8/00 | 分类号: | A61K48/00;A61K39/29;C12N15/51;C12N15/79;A61P31/20;A61P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100039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肝病毒 基因 疫苗 制备 应用 | ||
1.一种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真核细胞表达载体VR1012上插入核苷酸序列的乙肝病毒前C-C基因和自身复制调控元件增强子II。
2.一种构建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的方法,其步骤如下:首先以血清中的HBV DNA为模板,用套式PCR扩增出乙肝病毒ENH II、前C/C基因,连入T-easy载体,再通过双酶切及再连接将目的基因连入真核表达载体VR1012,克隆筛选得到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质粒。
3.一种人工突变型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单引物二次PCR法对权利要求1或2中的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重组质粒中的蛋白酶切位点151+154进行点突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突变型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的构建方法,其步骤如下:首先合成2对引入点突变的引物,以变性的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质粒质粒DNA为模板,以单条引入突变的寡核苷酸为引物,高保真聚合酶引导DNA合成,经PCR扩增后,再加入另一条互补引物PCR扩增,然后用DpnI酶切除未突变的甲基化模板,转化细菌后克隆筛选得到突变的基因;依次如上法实现151+1542处点突变,形成改造后的突变型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
5.一种人工突变型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其采用单引物二次PCR法对权利要求1或2中的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质粒重组质粒中的蛋白酶切位点151+154+164+167进行点突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突变型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的构建方法,其步骤如下:首先合成4对引入点突变的引物,以变性的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质粒DNA为模板,以单条引入突变的寡核苷酸为引物,高保真聚合酶引导DNA合成,经PCR扩增后,再加入另一条互补引物PCR扩增,然后用DpnI酶切除未突变的甲基化模板,转化细菌后克隆筛选得到突变的基因;实现151+154+164+1674处点突变,形成改造后的突变型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
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人工突变型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其中所述的蛋白酶切位点的点突变,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以乙肝病毒前C-C基因疫苗质粒为模板,加入5′端引物151正、Pfu酶行第一轮单引物PCR,以上述PCR反应产物为模板,加入3′端引物151反再行第二轮PCR扩增;DpnI酶切第二轮PCR产物,转化入感受态DH5α细菌,卡那霉素LB培养板筛选阳性单菌落,提质粒测序;如上述步骤在突变质粒的基础上再依次实现另外3个核酸位点突变,分别变异151、154质粒,变异151、154、164质粒、变异151、154、164、167质粒。
8、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在治疗和预防乙型炎型肝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567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