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氮化硅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16673.8 | 申请日: | 2008-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朱鸿民;杨梅;吕明利;邱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21/068 | 分类号: | C01B21/068;C04B35/5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氮化 陶瓷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纳米氮化硅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以卤化硅,包括氯化硅、溴化硅、碘化硅为原料,碱金属钾或碱金属钠为还原剂,按照反应的摩尔配比称量,还原剂过量0~10%,在液氨介质中进行还原反应,还原温度在-60℃~20℃范围,反应方程为:
3SiCl4+12M+4NH3(l)=Si3N4+12MCl+6H2(M=Na、K);
(2)通过液相提纯,分离副产物,得到非晶态纳米氮化硅粉末;
(3)经过热处理,转化为稳定的晶态纳米氮化硅,即Si3N4粉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密闭反应器,卤化硅和碱金属分别放置,反应体系内始终处于无水无氧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卤化硅在-60℃~20℃温度范围,与氨气发生氨化反应,时间维持5~60小时,系统压力控制在0.1~1大气压下,其中保持连续搅拌或震荡至氨化结束;
(2)向氨合卤化硅中加入液氨使其溶解,控制反应器处于-60℃~20℃温度范围;搅拌促进其溶解,得到均匀的溶液或微粉悬浮液,液氨量相对于初始卤化硅质量的1~30倍;
(3)向碱金属钾或钠中加入液氨,使金属完全溶解得到均匀强还原性溶液,液氨量是碱金属质量的1~10倍。
(4)将两种溶液分次混合,使二者发生还原反应,反应温度在-60℃~20℃,其间不断搅拌或震荡,至两种溶液全部混合后,反应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卤化硅在-50℃~-20℃与氨气发生氨化反应;
(2)液氨溶解氨合卤化硅的温度范围为-50℃~-35℃;
(3)注入氨合卤化硅中的液氨量相对于初始卤化硅质量的5~15倍;
(4)两种溶液发生还原反应的温度为-50℃~-3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卤化硅用气相形式通入到碱金属的氨溶液中,或者对于液体卤化硅直接滴加入碱金属的氨溶液,或者对于固体卤化硅将固体颗粒直接投入碱金属的氨溶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液氨进行5~200次循环洗涤,分离反应的副产物,常温负压条件下排除产物粉末中残留的氨,得到纳米氮化硅粉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处理过程中系统气氛控制为非氧化性气氛,产物粉末在非氧化性气氛下装入反应器,热处理温度控制在500℃~1600℃,时间维持在0.5~20小时,结束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稳定的晶态纳米氮化硅粉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处理过程中系统气氛为真空或惰性气氛。
9、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控制氮化硅,即Si3N4粉末的粒度和形貌,在1300℃~1450℃热处理2小时能得到氮化硅晶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的纳米氮化硅粉体,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或7得到的纳米氮化硅粉体放在石墨磨具中,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不添加任何烧结助剂,烧结温度为1500℃~1700℃,压力为30~50Mpa,保温时间为1~200分钟;烧结的升温速率为10℃~400℃/min,烧结温度为1500℃~1700℃,压力为30~50Mpa,烧结时间为10~300分钟,就能够获得致密的氮化硅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667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41针外扣式连接器接头
- 下一篇:微型电容式麦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