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分离炼厂催化干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7533.2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过良;程建民;李东风;廖丽华;刘智信;王婧;李晓峰;李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5/04 | 分类号: | C10G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韦庆文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浅冷油 吸收 分离 催化 方法 | ||
1.一种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分离炼厂催化干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1)压缩:来自炼厂催化裂化装置的催化干气经过一段压缩后,脱除酸性气 体、NOx、氧气,二段压缩,干燥,催化干气的压力提高到2.0~2.6MPa;
(2)冷却:将步骤(1)得到的催化干气冷却至-10℃~-20℃;
(3)吸收:采用包含正戊烷、异戊烯、正戊烯和2-戊烯的碳五馏分作为吸收 剂,从吸收塔顶部喷入,吸收催化干气中C2馏分及更重组分,从塔项采出的未被 吸收的气体进入冷箱回收冷量,塔釜液体送至解吸塔;
(4)冷量回收:来自吸收塔顶的未被吸收的气体进入由膨胀机和冷箱组成的 系统中,利用自身的压力膨胀制冷,在闪蒸罐中闪蒸,从闪蒸罐顶部回收其中未被 吸收的C2馏分和夹带的吸收剂,不含C2馏分的尾气经膨胀机驱动的压缩机升压后 排放;
(5)解吸:来自吸收塔釜的液体进入解吸塔,塔项得到回收的C2馏分,塔釜 采出再生的吸收剂,经过逐级冷却,返回吸收塔循环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催化干气经过二 段压缩,压力提高到2.2~2.5 MPa;在步骤(2)中,将干燥后的催化干气冷却至-12~ -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五馏分包含20~45wt%正 戊烷、15~35wt%异戊烯、10~30wt%正戊烯和15~35wt%2-戊烯,各组分的含 量之和不超过1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五馏分包含25~40wt%正 戊烷、20~30wt%异戊烯、15~25wt%正戊烯和20~30wt%2-戊烯,各组分的含 量之和不超过1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的理论板数为30~60, 操作压力为1.8~2.6MPa,塔顶温度为-10~-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吸收塔顶未被吸 收的气体进入冷箱,温度降低到-110~-130℃,进入闪蒸罐闪蒸,罐顶气体进入冷 箱,罐底液体返回到吸收塔;进入冷箱后,气体温度升高为-15~-35℃,进入膨胀 机,膨胀到压力为0.1~0.7MPa,然后返回冷箱,温度降低到-15~-3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吸收塔顶未被吸 收的气体进入冷箱,温度降低到-115~-125℃,进入闪蒸罐闪蒸,罐顶气体进入冷 箱,罐底液体返回到吸收塔;进入冷箱后,气体温度升高为-20~-30℃,进入膨胀 机,膨胀到压力为0.2~0.6MPa,然后返回冷箱,温度降低到-20~-3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塔的理论板数为35~60, 操作压力为1.2~2.2MPa,塔顶温度为-5℃~-20℃,塔釜温度为130~160℃,回流 比为0.3~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75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