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含水物品氧化的干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9515.8 | 申请日: | 2008-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8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富海;乞永艳;陈振强;宋平;刘荣花;杨之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富海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3/00;F26B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桂玲;李富华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含水 物品 氧化 干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干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减少含水食品氧化的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含水物品在与空气的接触中都存在氧化腐蚀的问题,例如木料等以及经水处理后需要干燥的物品,特别是食品的氧化变质问题,由于新鲜食品含有很高的水分,水分中含有的油脂的氧化酸败、色素的氧化变色、维生素的氧化变质等使得食品不容易保存。为了减少食品的氧化、延长食品保鲜时间,人们采用了脱水干燥技术对食品进行干燥处理,使食品中的水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减低食品的氧化过程,进而延长了食品的保鲜时间。但是简单的干燥技术还不足以满足人们对食品保鲜存储时间的要求,公开号CN147516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食品真空脱水充氮气破空技术,该技术公开的是食品在真空舱内脱水干燥后向真空舱内充入氮气破真空技术;该技术解决食品在脱水干燥后进行氮气充入处理,虽然延长了食品的保鲜及抗氧化性能,但是上述处理后的食品存放一段时间后仍然会出现局部霉变和保鲜效果差的现象,经研究发现,首先上述食品只是在真空干燥后进行的氮气处理,对于食品在干燥过程中出现的早期氧化污染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其次,目前多数的食品防氧化干燥处理都局限于真空设备不利于大规模食品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食品干燥工艺中还存在的早期氧化污染而提出的一种减少食品氧化的干燥方法技术方案,该方法将食品处于充满氮气的容器中进行干燥处理,延长了食品存储时间以及抗氧化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少含水食品氧化的干燥方法,该方法的干燥加工工艺设备包括干燥器,在干燥器上设有氮气输入管,氮气输入管连接一个氮气储罐;对干燥工艺中的温度与湿度实施控制,其方法步骤包括:
a.首先将食品放入干燥器内;
b.将氮气充入干燥器内;干燥器内空间充满氮气并保持干燥器内为正压;
c.在充满氮气的干燥器内完成对物品的干燥操作;其干燥操作包括干燥器内的温度控制在40℃至120℃之间,食品的含水量控制在4%至12%之间;
d.取出食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1.本发明比较传统物品干燥工艺,特别是应用于食品保鲜及抗氧化干燥工艺时,其食品保鲜及抗氧化时间延长了2-3倍;
2.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食品原有的色、香、味不变;
3.对食品、对人身体无害,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是一种非常环保的物品干燥保鲜处理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一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物品干燥工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粮食干燥加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茶叶干燥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减少含水物品氧化的干燥方法,参见图1,该方法的干燥加工工艺设备包括干燥器1,在干燥器上设有氮气输入管2,氮气输入管连接一个氮气储罐3,设备还包括一套制氮系统,该系统包括空压机4、空气储罐5、冷却干燥机6、变压吸附制氮机7;空气压机的压缩空气压入空气储罐,连接空气储罐的冷却干燥机将空气冷却除湿,与冷却干燥机连接的变压吸附制氮机实现空气的氮氧分离向氮气储罐提供纯度为90%至99.9%的氮气;干燥器中物品脱水干燥工艺中的温度与湿度控制根据不同的物品选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其方法步骤包括:
a.首先将物品放入干燥器内;
b.将氮气充入干燥器内;干燥器内空间充满氮气并保持干燥器内为正压;
c.在充满氮气的干燥器内完成对物品进行干燥操作;其干燥操作包括干燥器内的温度控制和物品的含水量控制;干燥器内的温度根据不同的物品干燥工艺保持在常温至200℃之间,燥器内正压的压力保持在0.0001MPa至0.01MPa之间,控制物品干燥后的含水量小于12%,干燥器内氮气的纯度保持在90%以上,一般保持在90%至95%是比较经济;
d.停止充入氮气,取出物品。
所述物品包括食品,如蔬菜、水果、粮食、海鲜、肉类、上述食品的制成品、奶类制品、以及药品、茶叶、木材等等一切需要防氧化进行干燥处理的物品。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富海,未经刘富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95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