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胶黄酮的提取、纯化技术及其抗癌机理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1082.X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3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吴菁;陈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来色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吴菁 |
主分类号: | A61K35/64 | 分类号: | A61K35/64;A61P3/06;A61P3/10;A61P9/12;A61P29/00;A61P31/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1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胶 黄酮 提取 纯化 技术 及其 抗癌 机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蜂胶黄酮的提取、纯化的新方法,属于中药或天然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蜂胶是今近年来蜂产品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它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现代医 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2003年4月日本东京世界蜂胶年会肯定了蜂胶具 有增强免疫力、抗病原微生物、调节人体内分泌、降低血糖、血脂、血压,降 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净化血液,清除自由基,促进组织修复,抗癌, 保肝护肝等多种功效。
蜂胶,是蜜蜂从长寿胶源植物的树芽树皮等部位采集树脂,再混以蜜蜂舌 腺、蜡腺等腺体分泌物,经蜜蜂反复代谢合成的一种胶状物质。
对蜂胶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德国。1910年Kustenmacher从蜂胶中鉴定出肉 桂醇和肉桂酸。现代科学分析从蜂胶中鉴定出305种化合物,其中黄酮类71个, 芳香酸与芳香酸酯类59个,氨基酸25个,醛和酮类19个,甾体类6个,糖类 9个,羟类25个,醇、酚类和其他化合物24个。新采集的蜂胶中约含有55%树 脂和香膏,30%蜂蜡,10%芳香挥发油,5%的花粉等杂物。蜂胶中丰富的黄酮类 和萜烯类物质具有独特的生物学作用。
从蜂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传统方法主要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进行溶液 或溶剂提取,常用有热水提取法、碱液提取法、丙酮提取法、醇提取法、酶解 法等方法。为了获得蜂胶黄酮含量较高的原料,必须对蜂胶浸膏进行进一步提 纯。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较多,如柱层析、薄层层析、铅盐沉 淀、硼酸络合、pH梯度萃取、溶剂萃取、超声波及微波法以及近年来应用的高 效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气相层析、微乳薄层色谱等,目前仅限于在实验室使用, 用于工业化生产受到限制。大孔树脂吸附法利用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为吸附剂, 其物化稳定性高、吸附选择性好、不受无机物存在的影响,节省费用,广泛应 用于物质的分离纯化,但近年来发现大孔树脂分离物质中有树脂残留,且较难 去除,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在诸多物质的分离中取得成 功,但其用于提取分离蜂胶黄酮存在明显不足。
关于蜂胶黄酮的组合溶剂冷浸加微波辅助法提取及吸附层析——梯度洗脱 法纯化蜂胶黄酮的技术在本发明完成之前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适合于产业化生产蜂胶黄酮提取物的新工 艺。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为蜂胶黄酮类为主要药用成分的保健品或药物制剂提 供了高纯度原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通过介绍蜂胶黄酮的抗癌机理作用,为蜂胶黄酮的进 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取蜂胶药材,-10℃~-4℃冷冻8-12h后变硬变脆,用万能粉碎机将蜂胶粉碎 成粗粉,准确称取蜂胶样品于三角瓶中,按照每克加入水∶乙醇(80%)∶乙酸 乙酯=10∶8∶2.5室温下冷浸过夜后,抽滤,滤渣再按照每克加入乙醇(80%)∶乙酸乙 酯=5∶1进行微波提取,微波照射时间为30s,合并两次得到的滤液,减压回收溶 剂,提取物被浓缩。再将浓缩物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用蒸馏水 洗涤蜂胶乙酸乙酯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浓缩,得到蜂胶黄酮的浓缩 提取液。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蜂胶黄酮提取液为黄棕色至棕色的,有特异的香气, 味涩。用该种混合溶剂提取得到的黄酮有效成分完全,能够减少活性成分的破 坏,而且减少了乙醇的使用量,另外再将滤渣用微波法提取,时间短,操作简 单,能将滤渣中的有效成分更好的提取出来。.
建立以芦丁为标准对照品的紫外分光光度方法测定蜂胶黄酮的含量。
蜂胶总黄酮定性试验盐酸——镁粉还原反应试验混合液呈红色,NaNO2— —AI(NO3)3试验溶液呈红橙色,为黄酮类化合物阳性反应,证明待测样品溶液中 含有黄酮类物质。蜂胶总黄酮甲醇溶液紫外光扫描曲线在200~600nm波长之间 进行扫描,在270nm附近处有最大吸收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来色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吴菁,未经湖州来色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吴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10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