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挠性工件组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5624.0 | 申请日: | 200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2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针木和夫;小田胜;梶尾重顺;二瓶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那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B25J9/16;B25J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挠性 工件 组装 方法 | ||
1.一种可挠性工件组装方法,通过具备第一手部(21)的第一机械手(20)和具备第二手部(31)的第二机械手(30)而将可挠性工件(W)组装到被组装物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上述第一机械手(20)的上述第一手部(21)保持上述可挠性工件(W)的第一部分(41),并且由上述第二机械手(30)的上述第二手部(31)保持与上述第一部分(41)不同的上述可挠性工件(W)的第二部分(42)的工序;
使上述第一机械手(20)及上述第二机械手(30)的协调运动有效且将上述可挠性工件(W)移动到上述被组装物的工序;
使上述第一机械手(20)及上述第二机械手(30)的协调运动无效且通过分别独立地改变上述第一机械手(20)及上述第二机械手(30)的位置/姿势而使上述可挠性工件(W)变形为与上述被组装物对应的形状的工序;以及,
通过上述第一机械手(20)及上述第二机械手(30)将上述可挠性工件(W)组装到上述被组装物上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工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第一机械手(20)及上述第二机械手(30)将上述可挠性工件(W)组装到上述被组装物上的工序,使上述第一机械手(20)及上述第二机械手(30)的协调运动有效而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工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可挠性工件(W)移动到上述被组装物的工序之前进行使上述可挠性工件(W)变形为与上述被组装物对应的形状的工序。
4.一种可挠性工件组装方法,通过具备第一手部(21)的第一机械手(20)和具备第二手部(31)的第二机械手(30)而将细长形状的可挠性工件(W)组装到被组装物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上述第一机械手(20)的上述第一手部(21)保持上述细长形状的可挠性工件(W)的第一部分(41),并且由上述第二机械手(30)的上述第二手部(31)保持与上述第一部分(41)不同的上述可挠性工件(W)的第二部分(42)的工序;
使上述第一机械手(20)及上述第二机械手(30)的协调运动有效且将上述可挠性工件(W)移动到上述被组装物的工序;
使上述第一机械手(20)及上述第二机械手(30)的协调运动无效且通过上述第一机械手(20)及上述第二机械手(30)而将上述可挠性工件(W)的一端组装到上述被组装物上的工序;以及,
通过上述第二机械手(30)将上述可挠性工件(W)沿上述被组装物的形状进行组装的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挠性工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机械手(20)及上述第二机械手(30)中至少一方具备视觉检测构件(29、39),
在保持上述可挠性工件(W)前,还包括上述视觉检测构件(29、39)检测上述可挠性工件(W)的上述第一部分(41)及上述第二部分(4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挠性工件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机械手(20)及上述第二机械手(30)中至少一方具备将上述可挠性工件(W)压入上述被组装物的压入构件(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发那科株式会社,未经发那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562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