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仪表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9942.4 | 申请日: | 200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W·肖彭斯泰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45 | 分类号: | B60R21/045;B62D25/14;B60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勇;钟守期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仪表板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仪表板组件(Schalttafelanordnung)。
背景技术
由大规模生产的汽车结构可知,仪表板后面设计有膝盖防护件 (),所述膝盖防护件上设有变形介质并因此而适用于能量的 吸收。
例如,DE 10146495B4示出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带有横梁和带有4 个膝盖防护件的仪表板组件,所述膝盖防护件借助于固定段固定到横梁 上并具有一个放置在前端的变形段。所述变形段是如此构成的:使所述 变形段和支撑壁一起适用于针对性地吸收能量,并在所定义的碰撞中充 分地保护乘客的膝盖。
对于其他的载荷条件,例如在未系安全带的乘客发生撞击时,仪表 板必须不能过于下陷,以防止膝盖气囊系统失调。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汽车用的仪表板组件,它在保留那类 仪表板的有利作用的同时,避免在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的载荷条件下仪表 板的侵入。
这些目的将通过下述1的仪表板组件实现,2-9为本发明仪表板组 件的优选实施方式:
1.汽车的仪表板组件,该仪表板组件具有横梁、仪表板和膝盖防 护件,横梁横截汽车的纵向而延伸并保持在固定的侧面车身结构上, 仪表板用于朝向汽车驾驶室内部起覆盖作用,膝盖防护件具有一个借 以将膝盖防护件固定到横梁上的固定段,以及一个基本朝向乘客膝盖 的方向延伸的力吸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膝盖防护件,特别是其力 吸收段,是棒形的承重杆件,基本只沿其轴线承受负载。
2.根据1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膝盖防护件末端离支 撑壁有一段距离。
3.根据1或2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被构造成 管状,其中其内轮廓相应于所述横梁的连接件构建。
4.根据3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具有凹槽,其 中布置有止动销。
5.根据3或4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段的内轮 廓中形成一个导向槽。
6.根据1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吸收段的横截面被 构建成双T形轮廓。
7.根据6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吸收段通过圆形前 壁连接到支撑段。
8.根据7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由彼此交叉的 肋条构成。
9.根据7或8的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段上可放置 一个橡胶部件,所述橡胶部件弥补至所述支撑壁的距离。
仪表板组件包括一个横梁,该横梁横截于车辆的纵向而延伸并被保 持在固定的侧面车身结构上。仪表板组件朝向汽车驾驶室内部被仪表板 覆盖,其中在仪表板后面有一个或多个膝盖防护件。每个膝盖防护件均 借助于固定段固定到横梁上并具有一个力吸收段,所述力吸收段基本朝 向乘客膝盖的方向延伸。根据本发明,膝盖防护件是一个棒形的承重杆 件(Tragglied),该承重杆件基本只沿其轴线承受负载。通过这些简单 的部件,基本没有横向力的传递,并且从一开始就发生力的吸收或传递。 通过这些膝盖防护件的刚性布置,可阻止仪表板的下部侵入乘客膝盖致 使膝盖气囊系统失调。
为获得仪表板组件的初始柔温特性,膝盖防护件的末端可离仪表板 的支撑壁一段距离。
当膝盖防护件的固定段制成管状时,可使安装更容易,其中固定段 的内轮廓相应于横梁的连接件来构建。由此有利的是,可根据配置的不 同或汽车市场需求,插接或不插接膝盖防护件。
膝盖防护件在连接件上的紧固可借助止动销(Rastnasen)以简单的 方式实现,所述止动销设置在固定段上并向后插在为此预设于连接件上 的凹槽中。
为了确保在安装时将膝盖防护件装入正确的位置,可以在内轮廓上 设置导向槽。
膝盖防护件的一个极其刚性的结构可以优选地由一个对应于双T型 轮廓的横截面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力吸收段通过圆形前壁连接到 支撑段。
相连的支撑段可以由相互交叉的肋条构成。
当在支撑段上插接一个橡胶部件时,可以实现仪表板的弹性支撑, 其中所述橡胶部件可弥补至支撑壁的距离。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其中这些 附图是:
图1不带仪表板的仪表板组件的斜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未经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99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车辆及其装配方法
- 下一篇:金属模制体和用于制造金属模制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