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极晶体管FINFET技术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31038.7 申请日: 2008-08-13
公开(公告)号: CN101369577A 公开(公告)日: 2009-02-18
发明(设计)人: R·卡科施克;K·施吕菲尔 申请(专利权)人: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主分类号: H01L27/02 分类号: H01L27/02;H01L27/06;H01L27/12;H01L29/72;H01L21/331;H01L21/82;H01L21/8249;H01L21/84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柯广华;王忠忠
地址: 德国新*** 国省代码: 德国;D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双极晶体管 finfet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文所述各种实施例一般涉及晶体管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制 作晶体管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双极晶体管广泛使用于半导体器件中。在一些电子电路应用中, 期望利用双极晶体管和CMOS器件。

虽然很早以来就共识缩小电子组件的尺寸是所期望的,但不容易 确定实现此目的的可行方式,且并未产生可预测的效果。

在半导体领域中,不断缩小半导体器件尺寸的愿望不是渐进地小 幅度缩小半导体各个方面的尺寸,而是要求在基本结构上及制作该结 构的方式上进行大幅更改。

由于包括缩小半导体尺寸的多个原因,通过CMOS技术制造的场 效晶体管已成了用于存储器电路的标准,在存储器电路中,大量的半 导体器件封装到集成电路芯片上。CMOS技术的使用一般允许从使用 双极晶体管器件实现的缩小来缩小半导体器件尺寸。

存在多种电路应用,其中要处理在不断增大的频率下的不断增大 的驱动电流。在此类应用中,双极晶体管的电流处理容量是所期望的, 虽然其尺寸是个缺点。另外,双极晶体管可能并非对于特定电路的所 有工作约束都是最佳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包括:

覆盖在衬底上的至少一个CMOS晶体管;以及

覆盖在所述衬底上的至少一个鳍式双极晶体管。

本发明涉及一种晶体管,包括:

在沿衬底表面上支撑的鳍片结构的轴的一个位置处的发射极区;

在沿所述鳍片结构的轴末端的另一位置处的集电极区;

在所述发射极与集电极区之间的基极区;以及

覆盖在所述衬底的表面上的接触线,所述接触线耦合到所述鳍片 结构的所述集电极与发射极区之间的所述鳍片结构的所述基极区,并 在所述衬底的表面上提供横向双极晶体管基电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包括:

在衬底表面上形成植入物;

选择性蚀刻晶圆表面以形成包括部分所述植入物的拉长鳍片;

形成与所述鳍片的相对末端相邻的集电极/发射极区;

形成在所述集电极/发射极区中间的基极区。

所述植入物是集电极植入物。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鳍片上形成 牺牲栅极层叠;以及通过倾斜施加所述集电极/发射极植入物以将所述 鳍片的轻掺杂集电极区遮蔽在所述牺牲栅极层叠之后,将所述轻掺杂 集电极区形成为所述集电极/发射极区之一的一部分。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包括:

在晶圆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集电极植入物;

选择性地蚀刻所述晶圆表面以形成具有集电极区的至少一个拉 长双极鳍片和具有源极/漏极区的至少一个拉长CMOS鳍片,所述集 电极区包括部分所述集电极植入物;

在与所述集电极区相邻的至少一个双极鳍片上形成基极并与所 述至少一个双极鳍片接触,并且在至少一个CMOS鳍片上形成栅极并 与所述至少一个CMOS鳍片绝缘;以及

形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双极鳍片的末端相邻的发射极/集电极接触 植入区,并形成与所述至少一个CMOS鳍片的末端相邻的源极/漏极 接触区。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包括:

在晶圆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集电极植入物;

选择性地蚀刻所述晶圆表面以形成具有集电极区的至少一个拉 长双极鳍片和具有源极/漏极区的至少一个拉长CMOS鳍片,所述集 电极区包括部分所述集电极植入物;

在与所述集电极区相邻的至少一个双极鳍片上形成牺牲“栅极” 结构并与所述至少一个双极鳍片接触,并且在至少一个CMOS鳍片上 形成牺牲栅极结构并与所述至少一个CMOS鳍片绝缘;

在双极和CMOS中形成侧壁隔离物并对FinFET施加延伸植入物 掺杂;

在发射极/集电极区与基极区之间形成氮化物隔离物;

定义所述双极中要容纳发射极和重集电极掺杂的区,并将集电极 /发射极植入物施加到所述双极,将源漏极植入物施加到所述FinFET;

通过沉积平坦化材料而进行平坦处理;

蚀刻栅极层叠材料到所述平坦化材料和隔离物的表面,在所述鳍 片上的牺牲电介质上停止;

形成内部隔离物;

施加基极植入物掺杂;

蚀刻栅极区以移除牺牲电介质;

沉积栅极介电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未经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10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