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造头发用阻燃性聚酯纤维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1501.8 | 申请日: | 2004-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8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小脇敏弘;增田敏幸;新林宽之;志贺丰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钟化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07;D06M15/53;A41G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 头发 阻燃 聚酯纤维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7月20日的PCT/JP2004/010740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专利申请No.200480021076.7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聚酯和溴化环氧系阻燃剂形成的人造头发用阻燃性聚酯纤维。更详细地讲,涉及保持阻燃性、耐热性、强度、伸长度等的纤维物性;定型性、透明性、耐失透性、梳理性好的人造头发用纤维。
另外,本发明涉及异形截面纤维,更详细地讲,涉及用作假发、辫子、头饰假发(extension hair)等的头发装饰用等的人造头发用纤维的具有类似人头发的光泽、色相、手感、膨松性的异性截面纤维,及使用这种异形截面纤维的人造头发用纤维。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滑爽触感、梳通性、抗静电性好的人造头发用纤维。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体的聚酯制的纤维,由于具有高熔点、高弹性模量且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品性,故广泛地在窗帘、坐垫、衣料、毯子、罩布底、桌布、椅子套布、墙壁装饰材料、人造头发、汽车内装饰材料、室外补强材料、安全网等方面使用。
另一方面,过去假发、头饰假发、假头发、发带、玩具娃娃头发等的头发制品使用人头发或人造头发(改性丙烯腈纤维、聚氯乙烯纤维)等。但提供人头发困难,故人造头发的重要性在增高。作为人造头发材料,虽然大多使用利用阻燃性特征的改性丙烯腈纤维,但耐热性方面不充分。
近年,提出了使用耐热性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代表的聚酯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的人造头发方案。然而,由于来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代表的聚酯纤维是可燃性材料,故耐燃性不充分。
众知,过去进行了各种提高聚酯纤维耐燃性的探索,例如由含磷原子的阻燃性单体共聚的聚酯制成纤维的方法,或使聚酯纤维中含有阻燃剂的方法等。
作为前者的使阻燃性单体共聚的方法,例如提出了使磷原子成为环成分后使热稳定性良好的磷化合物共聚的方法(特公昭55-41610号公报),还提出了使羧基膦酸共聚的方法(特公昭53-13479号公报),使磷化合物与含聚芳酯的聚酯共聚的方法(特开平11-124732号公报)等的方案。
作为人造头发使用前述阻燃化技术的方案,例如提出了使磷化合物共聚的聚酯纤维(特开平3-27105号公报,特开平5-339805号公报等)。
然而,人造头发要求高的阻燃性,所以人造头发要使用这些共聚聚酯纤维,必须增加其共聚量,结果大幅度降低聚酯的耐热性,熔融纺丝变得困难,或接近火焰的场合虽然不着火、燃烧,但产生熔融、滴淌之类其他的问题。另外,配合前述磷系阻燃剂的场合,除了增加为呈现阻燃性必须加大其添加量所引起的发粘感外,在受热过程或高湿的条件下还存在容易使所得聚酯纤维制的人造头发产生失透之类的纤维的外观上的问题的情况。
另外,作为后者的含阻燃剂的方法,提出了使聚酯纤维含有微粒的卤化环链烷化合物的方法(特公平3-57990号公报),含有含溴烷基环己烷的方法(特公平1-24913号公报)等方案。然而,使聚酯纤维含有阻燃剂的方法,为了获得充分的阻燃性,存在必须使含有处理温度成为150℃以上的高温、或必须使含有处理时间成为长时间、或者必须使用大量的阻燃剂之类的问题,产生纤维物性降低或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高等的问题。
因此,实际上目前还得不到保持以往的聚酯纤维的阻燃性、耐热性、强度、伸长度等的纤维物性,定型性、耐失透性、粘性降低好的人造头发。
一般,作为头发用使用的合成纤维,有丙烯腈系纤维、氯乙烯纤维、偏氯乙烯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聚烯烃纤维等。迄今,虽然使用这些纤维加工成假发、辫子、头饰假发等的人造头发用商品,但由于这些纤维没有同时具备耐热性、卷曲性、触感等的作为人造头发用纤维所必须的全部特性,因此制造头饰制品时,不能用一种的纤维制造满足各种特性的制品,只是制造符合各纤维特性的制品使用,并且,在重复研究改进适合于各种商品性的纤维的截面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钟化,未经株式会社钟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15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