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震生态承载桩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2936.4 | 申请日: | 200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0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梁;殷学智;刘锋;史生军;梁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E02D5/58;E02D1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震 生态 承载 | ||
1.一种承载桩,该承载桩包括桩身部,其特征在于该桩身部包括:
承载桩身部;
位于该承载桩身部的外侧,形成其外周壁的第1透水部,在桩身部中还设置有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与上述第1透水部连通,以便实现地基土体中的水的排出,减小对承载桩的承载力的削弱,从而防止土体的液化;
位于该承载桩身部的底部区域的外侧的第2透水部,该第2透水部与上述排水通道连通,以便减小桩下沉时的水对桩底端的阻力。
上述排水通道包括垂直排水通道,上述垂直排水通道设置于透水部中而沿上下延伸,在其外壁上带有多个孔,上述垂直排水通道设置于承载桩身部的内部,其与设置于桩内的横向排水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第1透水部和第2透水部是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外包在承载桩身部的侧面的上下连续的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上述承载桩桩身部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承载桩身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承载桩身部的内部,内嵌有钢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横向排水通道伸入上述透水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横向排水通道为排水管,其带有多个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管还同时用作将透水部与承载桩身部连接为一体的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通道中设置有横向排水通道,其开口于第1透水部的外周壁,其内设置有可遇水溶化的孔塞,以避免桩下沉过程中被土堵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通道与泵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水部分为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砂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在桩底端区域,形成有 横向排水通道,其一端伸入第2透水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在桩底端,外包有钢制加强件,以便防止桩下沉时桩端的损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透水部沿纵向设置于桩的中部区域,以便更加有效地防止桩非两端的区域的桩周地基土体的液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水混凝土为多孔高强页岩陶粒透水性混凝土。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桩是通过灌注成形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桩具有从上到下贯通的中空部,其构成从地下获取地下水或地热的通道,从而使该承载桩兼有获得地热能量,获得人们生活工业所需的水源的功能。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桩,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桩具有从上到下贯通的中间部,其内填充有透水或高强混凝土,以便实现排水或增加承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293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式生产包膜控释肥用流化床
- 下一篇:多功能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