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震生态承载桩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2936.4 | 申请日: | 200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0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梁;殷学智;刘锋;史生军;梁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E02D5/58;E02D1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震 生态 承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作为基础的承载桩。
背景技术
在过去,土木工程的基础经常采用承载桩,对于该承载桩,在许多地质条件较差的场合,其实质通过摩擦力,提供对上部建筑物的支撑,但是,在遇到液化土,比如,松散砂土层时,经常由于地震、公路、铁路桥梁等上部的动荷载对桩产生的振动,振动沉桩,动荷载较大的设备、厂房因土体液化而使上述桩的周壁的摩擦力或桩底端土的端阻力降低,最终使桩的承载力降低。此外,由于土体液化,还会造成液化土对桩的水平抵抗力的降低。另外,在预制桩的施工过程中,在桩下沉时,经常会遇到超静水压力造成的对桩下沉的妨碍。
发明的公开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桩,其可大大减低因土体液化而造成的承载力的降低,同时降低桩下沉过程中水对桩端的阻力。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承载桩而实现的,该承载桩包括桩身部,其特征在于该桩身部包括:
承载桩身部;
位于该承载桩身部的外侧,形成其外周壁的第1透水部,在桩身部中还设置有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与上述第1透水部连通,以便实现地基土体中的水的排出,减小对承载桩的承载力的削弱,从而防止土体的液化;
位于该承载桩身部的底部区域的外侧的第2透水部,该第2透水部与上述排水通道连通,以便减小桩下沉时的水对桩底端的阻力。
按照上述承载桩,可在降低桩下沉过程中水对桩端的阻力的同时,减小因土体液化而造成的承载力的降低。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第1透水部和第2透水部是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外包在承载桩身部的侧面的上下连续的层。
按照该方式,可简化透水部的制作,另外,可形成吸水排水的面,扩大了吸水排水面积,与仅仅采用单个排水管来排水相比较,提高了排水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上述承载桩身部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承载桩身部。
按照该方式,可适用于广泛使用的桩的类型。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在上述承载桩身部的内部,内嵌有钢管。
按照该方式,可采用钢管承受压力,而采用承载桩身部本身承受拉力,从而提高桩的承载性能。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上述排水通道包括垂直排水通道。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上述垂直排水通道设置于透水部中而沿上下延伸,在其外壁上带有多个孔。
按照该方式,可使透水部中的水在不采用横向排水通道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垂直排水通道,简化了垂直排水通道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上述垂直排水通道设置于第1,或第2透水部和承载桩身部之间,其与设置于桩内的横向排水通道连通。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上述垂直排水通道设置于承载桩身部的内部,其与设置于桩内的横向排水通道连通。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横向排水通道伸入上述透水部中。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横向排水通道为排水管,其带有多个孔。
按照该方式,便于将透水部中的水排入横向排水通道,从而简化了横向排水通道和透水部之间的连通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上述排水管还同时用作将透水部与承载桩身部连接为一体的连接件。
按照该方式,作为横向排水通道的排水管还用作连接件,实现透水部和承载桩身之间的连接,减少了桩内的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上述排水通道中设置有横向排水通道,其开口于第1透水部的外周壁,其内设置有可遇水溶化的孔塞,以避免桩下沉过程中被土堵塞。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上述排水通道与泵连通。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上述第1透水部和第2透水部为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砂浆。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在桩底端区域,形成有横向排水通道,其一端伸入第2透水部中。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在桩底端,外包有钢制加强件,以便防止桩下沉时桩端的损坏。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上述第1透水部沿纵向设置于桩的中部区域,以便更加有效地防止桩非两端的区域的桩周地基土体的液化。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上述透水混凝土为多孔高强页岩陶粒透水性混凝土。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该承载桩是通过灌注成形的。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该承载桩具有从上到下贯通的中空部,其构成从地下获取地下水或地热的通道,从而使该承载桩兼有获得地热能量,获得人们生活工业所需的水源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承载桩中,该承载桩具有从上到下贯通的中间部,其内填充有透水或高强混凝土,以便实现排水或增加承载力,形成抗震生态桩。
附图的简要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29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式生产包膜控释肥用流化床
- 下一篇:多功能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