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仿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3062.4 | 申请日: | 200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4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金奉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乐工程公司;金奉泽 |
主分类号: | G09B9/04 | 分类号: | G09B9/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仿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真装置,更具体地说是利用简单结构进行六自由度仿真驱动的列车仿真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为了开发轨道车辆,即列车所用装备及进行驾驶训练,在多种条件下进行试验及训练。这时,在与实际情况很类似的条件或环境下对列车装备进行试验或驾驶训练,才能计算出正确的试验数据,评估训练人员准确的驾驶能力。
考虑到这一点,仿真虚拟现实的仿真装置应用于列车仿真领域。
可是过去的仿真装置大多数是因其运动半径大、运动轨迹限于大型飞机或汽车、船舶等。将以此领域仿真为目的开发出来的装置用于列车仿真试验时,无法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模拟驾驶训练效果也差。
即,在列车方面,除了前进、后退的运动以外,与俯仰(pitching)、滚动(rolling)及偏航(yawing)相关的运动范围比其他运输手段或装备相对小。
由此,仿真列车的列车专用仿真装置的开发课题迫在眉睫。过去的仿真装置因其运动范围大,所以其运动平台高度高,随之各种执行器的尺寸也大,由此存在装置体积大、费用高、驱动所需电力消耗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可改善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制作费用低廉的改进的列车仿真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列车仿真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上部,可向第一轴方向往返滑动的第一滑板;安装在第一滑板上部,可向与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方向往返滑动的第二滑板;安装在第二滑板上部,可向第三轴方向升降的升降板;安装在升降板上部,可进行滚动(rolling)及俯仰(pitghing)运动的移动板;向第一轴方向驱动第一滑板的第一执行器;向第二轴方向驱动第二滑板的第二执行器;向第三轴方向使升降驱动升降板的第三执行器;滚动及俯仰驱动移动板的第四执行器。
上述第四执行器最好包括,以上述升降板和上述移动板中心为准,相互对称安装并独立驱动,提供反作用力和引力的多个运转部。
上述多个运转部中的每一个最好包括,在各自的上述升降板和移动板相对应安装,根据高斯公式被驱动控制的第一及第二电磁石部。
上述各个第一及第二电磁石部安装在上述升降板和移动板的相对表面上,最好是棱角部位。
最好在上述移动板和上述升降板之间安装引导上述升降板运动的导向器。
上述导向器最好包括,位于上述升降板或上述移动板中的任何一侧的半球形第一导向部;及与上述第一导向部接触,相对地进行滑动运动的安装在对面的第二导向部。
上述导向器最好安装在上述升降滑板和上述移动板之间以上述第一轴及第二轴方向为准的中间部位。
上述第一及第二执行器最好各自包括多个LM导向器,上述第三执行器包括在上述第二滑板与升降板之间连接的多个汽缸组,上述第二滑板和升降板之间安装阻尼件。
上述移动板最好可对上述升降板进行偏航(Yawing)运动,包括针对上述升降板,偏航驱动上述移动板的第五执行器。
最好包括安装在上述移动板或上述升降板的驱动电动机;连接上述驱动电动机和移动板,在偏航运动时也能传达动力的动力传达器,动力传达器以万向接头连接。
本发明的列车仿真装置,鉴于列车运行特点上运动范围不大的情况,将其充分地利用,降低了整体高度。
从而,使产品结构简单、小巧,降低了制作费用。
而且利用电磁石制作用于滚动及俯仰驱动的执行器,使结构更加简便,可在多种角度及姿势进行滚动及俯仰驱动。
包括不增加高度也可进行驾驶室偏航运动的第五执行器,从而在较低的高度也可实现驾驶室的六自由度运动。
由此可在与实际列车运行非常类似的状态下进行仿真运动,可提高仿真试验或驾驶训练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列车仿真装置的简要正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列车仿真装置的简要框图。
图3是图2图示的列车仿真装置的简要平面图。
图4是说明在图1的状态下仿真装置运行状态的简要正视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列车仿真装置的简图。
其中图号:
10底板 20,30第一及第二滑板
21,31,51第一,第二及第三导向器 40升降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乐工程公司;金奉泽,未经沙乐工程公司;金奉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30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码机的喷墨装置
- 下一篇:复合材料结构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