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4145.5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敏治;枣裕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惠萍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部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身后部设置有后窗台(rear package tray)的车辆结构,属于车身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车身后部左右侧壁的大致中间高度部位之间、且在后座的后方,有时会设置安装有扬声器等的后窗台。例如,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48348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所示,有时会在上述那样的后窗台上,沿其前缘部设置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以提高该后窗台的刚性。
然而,基于车身设计上的要求,有时会使左右的侧壁以越接近上部侧而越往车宽方向内侧的状态倾斜,采用这样的结构时,上述后窗台及横梁的车宽方向长度大于左右的侧壁的内板(侧板)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隔。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对于已组装好车身侧壁与车身下部的结构,无法使后窗台及横梁从侧壁上端的上方下降并安装于左右侧壁的侧板内表面。
为此,可考虑使上述后窗台及横梁的车宽方向长度小于左右的侧板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隔,以便可以将后窗台及横梁从侧壁上端的上方下降至安装位置。并且,可考虑在上述后窗台及横梁的左右的端部与左右的侧板之间设置间隙,在该间隙中,设置将后窗台及横梁的左右的端部与上述左右的侧板连接的板状的连接部件(结合构件)。
图7表示有关上述结构的一个例的具体结构,在该结构中,后窗台81及横梁82的左右的端部(图7仅显示车宽方向右端部侧,左端部侧是与右端部侧左右对称的)与左右的侧壁的侧板83内表面,经由板状的结合构件84连接。另外,在结合构件84的下方且横梁82的侧方,设置有具有横面部85a和从该横面部85a的后端向上方竖起的纵面部85b的、从侧视方向看呈大致L字状的L字状构件85,由此,将横梁82的左右端部与左右的侧壁的侧板83内表面连接。另外,由L字状构件85的横面部85a、纵面部85b以及结合构件84的前部侧,形成有闭合剖面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但后窗台81的刚性提高,而且由于车身后部左右的侧板83、83之间通过横梁82、结合构件84以及L字状构件85 连接,从而车身后部的刚性也提高,其结果为,可抑制例如转弯或变道时的车身后部的变形,提高操纵稳定性。
另外,可考虑将后座用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卷收器设置于由结合构件84与L字状构件85形成的闭合剖面空间Y内,但在该情况下,必须在结合构件84上设置将安全带引导向外部的开口部84a。
然而,如果在结合构件84上设置这样的开口部84a,则该结合构件84的强度、尤其是该构件84的对车宽方向变形的强度会降低,其结果为,车身后部的刚性降低,从而有可能影响操纵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而在结合构件上设置安全带用开口部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车身后部刚性的降低,或者可以进一步提高刚性的后部车身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由如下的技术方案作为其特征。
首先,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在车身后部的左右的侧板之间设置有后窗台,并且沿着该后窗台的前缘部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其特征在于,上述后窗台及上述横梁的车宽方向长度,小于上述左右的侧板之间的间隔,上述横梁的左右的端部与上述左右的侧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中设置有将上述后窗台及上述横梁的左右的端部与上述左右的侧板连接的板状的结合构件,而且,在所述结合构件的下方,设置有从侧视方向看呈大致L字状的、具有下面部和从该下面部的后端向上方竖起的后面部的L字状构件,通过所述L字状构件将上述左右的侧板与所述横梁的左右的端部连接,并且从侧视方向看,上述L字状构件的上述下面部和上述后面部以及上述结合构件,形成闭合剖面结构,上述结合构件上的形成上述闭合剖面结构的部位上,形成有将从收容于上述闭合剖面结构的闭合剖面空间内的安全带卷收器延伸出的安全带引导向外部的安全带用开口部,并且在上述结合构件上的上述安全带用开口部的附近,安装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
采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本发明,由于结合构件上的安全带卷收器用开口部附近,安装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因此,结合构件的强度,尤其是该构件的对车宽方向变形的强度被提高。因此,即使在结合构件上设置安全带用开口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车身后部刚性的降低,或者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后部刚性。即,可以提高操纵稳定性。 此外,到底是抑制刚性的降低还是进一步提高该刚性,将参考所需的刚性,通过选择加强部件的板厚或材料等来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4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斜撑加固钢吊车梁
- 下一篇:收获机械倒扶定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