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食性液体蛋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0621.4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7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双喜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1/32;A23L2/56;A23L1/29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继红 |
地址: | 450000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性 液体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禽蛋液体饮品(或称方便蛋)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鸡蛋中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其营养组成最接近人体,被人们称为:“理想的营养库”。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最为合理,吸收利用率高达98%。除蛋白质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鸡蛋对人体的益处有:1.全面补充营养、强身健体;2.健脑益智、增强记忆;3.护肝防病、延缓衰老。
现在人们吃鸡蛋只限于煮、炒、煎,食量受到限制。把鸡蛋变成乳状后人们食用起来安全、方便,增加食用量,有利于提高、增强人民的身体素质。
我国禽蛋产量较大,但禽蛋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在禽蛋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1.蛋白质容易变性、有腥味两大难题从而制约禽蛋加工业的发展;2.传统加工方法中温度较低或加工时间短不能完全杀灭病菌、破坏抗胰蛋白酶(该酶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食用不安全等弊端。为此,改进禽蛋加工方法,开发利用禽蛋资源,形成多元化禽蛋产品,特别是即食性液体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能除去腥味的液体禽蛋饮品的生产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法:以禽蛋为原料,加水并配以水果、蔬菜、牛奶、可可、咖啡、茶叶、粮食等,禽蛋与水和配料的重量比为1∶3-10。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清洗禽蛋:选择健康禽群无污染的禽蛋,用清水洗净禽蛋外壳除去污物。
第二步:制禽蛋液:把禽蛋放于容器内加水加热并煮(蒸)熟,待凉后去掉蛋壳及壳膜放于粉碎机内加入定量水磨碎,或把禽蛋去壳后于容器内加定量水搅拌加热煮沸,成为禽蛋液。
第三步:过滤:把上述禽蛋液过20目-200目筛网以滤去异物及大块蛋白质块。
第四步:配料:把过滤后的禽蛋液注入配料缸内,加入去腥剂、稳定剂、调味剂并混匀。
第五步:均质:经20mpa-45mpa压力均质。
第六步:灭菌:经高温短时灭菌法(80-85℃,10-15秒)或超高温瞬间灭菌法(130-150℃,1-4秒)灭菌。
第七步:包装:无菌定量灌装。
所述的去腥剂及调味剂可选用水果、蔬菜、粮食、香精、奶类、可可、茶叶、糖类、酒类、醋类、食用调味类或芳香性中草药类。
所述的稳定剂是各种食用乳化剂或者增稠剂或者悬浮剂,比如羧甲基纤维素、结冷胶等。
本发明优点在于:生产工艺简单可行,采用高温短时灭菌法或超高温瞬间灭菌法灭菌,灭菌效果好;产品中加入去腥剂及调味剂,具有较好的口感,方便消费者饮用。将对我国开发利用禽蛋资源,形成多元化禽蛋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做出贡献。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发明进行更好地说明,举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即食液体蛋3500ml
原料:鸡蛋10枚计500ml(每枚鸡蛋体积按50ml计),水2900ml,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3g,去腥剂及调味剂:菠萝汁100ml、清甜素3g。
制法:把鸡蛋煮熟,去掉蛋壳及壳膜加水2900ml磨碎过100目筛网成鸡蛋液;注入配料缸内,加入稳定剂、调味剂混均;注入均质机内经40mpa压力均质;经高温瞬间(80-85℃,10-15秒)灭菌法灭菌;无菌定量灌装。
实施例2:即食液体蛋3000ml
原料:鸭蛋500g(其体积按500ml计),水2500ml,去腥剂:茶叶5g,稳定剂:结冷胶0.8g(为微生物多糖类,上海健鹰食品科技研究所生产),调味剂:阿斯巴甜2.5g。
制法:把鸭蛋煮熟;把茶叶加于温度为80--90℃,2500ml的水中浸泡到茶叶素充分溶出为止,滤去茶叶,放入去掉蛋壳及壳膜的鸭蛋并磨碎;过100目筛网以滤去异物及大块蛋白质块;注入配料缸内,加入稳定剂、调味剂混匀;注入均质机内经40mpa压力均质;经高温瞬间(80-85℃,10-15秒)灭菌法灭菌;无菌定量灌装。
实施例3:即食液体蛋(花生蛋奶)5000ml
原料:熟鸡蛋1000g(其体积按1000ml计),水4000ml,去腥剂及调味剂:花生仁50g、阿斯巴甜3g,稳定剂:花生奶稳定剂6g(福建泉州市南强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生产,由食用胶、单甘酯、蔗糖酯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双喜,未经刘双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0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李箱的可展收椅架结构改良
- 下一篇:电动三轮车折叠式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