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体位和轴距的骑坐两用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2192.4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0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叶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龙华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K15/00;B62J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体位 轴距 两用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属日常交通代步休闲旅行工具,适合用前倾骑式在市内作中短途中低速行驶,以及在城郊作中长途中高速旅行。
背景技术:
现有的骑式自行车,只能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对车把和座位做一些适应性调整,骑行姿势基本固定体压分布过于集中压迫臀部和双臂容易引起肌肉组织疲劳和损伤,动能传递效率低,并且由于重心偏高、稳定性差、迎风面积大、风阻系数高、在相对高速骑行时费力并且容易失控,增加其危险性,长时间骑行易于引起疲劳,因此国内外的许多产品设计师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近期国外(www.freshcreation.nl)网站公开了一项可变型两用自行车较合理地解决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但和国内公开的(ZI 200620149577.x)、(ZI200720017142.4)、(ZI 200420008808.6)等多个专利申请同样存在结构复杂、车体偏大、轮距偏长、整体性差、制造成本较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自行车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可以根据不同骑行路况条件和速度要求,对骑行体位进行从普通前倾骑式到后躺坐式之间快速可靠调整和转换,关节及联动机构设计先进,具有结构新颖、整体强度高、人机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合理优越,适应性更为广泛的新型自行车。
附图说明:
附图1、2、3、4、5、6、7、8、9、10、11、12为其中四个实施例,
其中:
图1、2、3为实施例的部件名称编号索引图;
图4为实施例的部件运动关系轨迹图;
图5、6为实施例之一的骑式与坐式状态图;
图7、8为实施例之二的骑式与坐式状态图;
图9、10为实施例之三的骑式与坐式状态图;
图11、12为实施例之四的骑式与坐式状态图。
图中:(1)为车架主梁、(2)为方向立管、(3)为方向立管拉杆、(4)为万向轴支架、(5)坐位立管、(6)坐位立管拉杆(定位滑槽)、(7)为随车包挂架、(8)为锁扣、(9)为鳍状曲柄链轮轴支架、(10)为伸缩梁后叉拉杆、(11)为伸缩梁后叉、(12)为车架斜梁。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实施例之一的附图,图1、图5、图6对本发明之前述及其技术内容作详细说明:车架主梁(1)轴向内腔或外壁为轨道前端竖向固定有前叉轴座上端有与其对应的万向轴支架(4)并安装有可以前后摆动的方向立管(2),坐位立管(5)上端设置有可做多级角度设定的坐位和随车包挂架(7),下端和车架主梁(1)后端铰接,并可以前后摆动,车架主梁下(1)沿固定有鳍状曲柄链轮轴支架(9),并安装有曲柄链轮前组,后端轴向内腔轨道中安装有伸缩梁后叉(11),伸缩架后叉拉杆(10),以及安装有链轮后组,所述方向立管(2)、坐位立管(5)、及伸缩梁后叉(11)分别通过各自所设置的拉杆相互关系联动,其中方向立管拉杆(3)后端和坐位立管拉杆(6)前端同轴连接并嵌合在车架主梁两侧或上沿所设置的定位滑槽中(6)并且坐位立管(5)连接伸缩梁后叉拉杆(10)。它们之间相互牵引能在定位滑槽(6)的限制下、方向立管(2)坐位立管(5)的摆动角度以及伸缩架后叉(11)的伸缩长度可以作同步的前后调整和改变并能在锁扣(8)的锁止下定位。
本发明可以在上述主要发明要义不变的情况下做出多种变体,因此本案所述的四个实施例其中部分结构细节略有不同。
其中:
图5、6为实施例之一定位滑槽(6)直接设置在车架主梁(1)两侧;
图7、8为实施例之二其坐位立管(5)固定在车架主梁下沿后部,方向立管拉杆(3)和伸缩架后叉拉杆(10)直接同轴连接并嵌合在车架主梁(1)上两侧设置的定位滑槽(6)中;
图9、10为实施例之一的变体把定位滑槽(6)设置在车架主梁上的车架斜梁两侧(12);
图11、12为实施例之二的变体直接把方向立管(3)拉杆和伸缩梁后叉拉杆合二为一。
本发明的变体位和轴距是这样实现的:打开随车包挂架(7)的锁定,释放车架主梁上的锁扣(8)向后拉动坐位立管(5),坐位立管(5)在拉杆的作用下同时拉动方向立管(2)同步向后摆动倾斜,坐位立管(5)通过伸缩梁后叉拉杆(10)同步推动伸缩梁后叉(11)向后滑出并在设定位置上定位,调整坐位立管(5)长度和角度,向上拉动随车包挂架(7)到上止点锁定,锁止车架主梁(1)上的锁扣(8),调整方向立管(2)长度,既完成从前倾骑式到后躺坐式的整个调整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既大凡依照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述简单等效变化与修改皆应同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龙华,未经叶龙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21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