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铋精矿或含铋物料中提取铋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3009.2 | 申请日: | 200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6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广;唐朝波;唐谟堂;刘维;杨声海;何静;鲁君乐;肖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0/06 | 分类号: | C22B30/06;C22B3/10;C22B3/28 |
代理公司: | 中南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龚灿凡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矿 物料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化工领域,涉及一种从铋精矿或含铋物料中提取铋及生产铋化学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铋是一种“绿色”稀有金属,广泛用于铋基低熔点合金、冶金添加剂、医药及军工等领域。铋在自然界存量极少,丰度和银相当,且大都与铅、钨和钼矿床共生,因此铋一般作为钨、钼、铅、铜、锡冶炼过程中的副产品回收。铋的冶炼方法有湿法及火法两种,对于高品位的铋精矿通常采用火法处理。目前国内外处理难处理铋矿及低品位含铋物料的湿法冶金方法很多,主要有三氯化铁浸出—铁粉置换法、三氯化铁浸出—隔膜电积法、三氯化铁浸出—水解沉铋法、氯气选择性浸出法、盐酸—亚硝酸浸出法、氯化水解法等。这些方法大都采用FeCl3、Cl2、硝酸等作为氧化剂和配位剂氧化浸出铋矿或含铋物料,浸出后的溶液采用水解法、铁粉置换法、电积法、还原干馏法等产出氯氧铋、海绵铋及三氯化铋等产品。这些冶金过程各有其优点,但大都存在如下缺点:1.选用的氧化剂有很强的腐蚀性,对设备材质要求严格、操作困难;2.溶液的离子浓度高,尤其是FeCl3浓度高时溶液粘度大,造成液固分离困难;3.“三废”排放量大,造成很大的环境压力;4.置换法要消耗大量的铁粉,且生产的FeCl2需用Cl2氧化成FeCl3后才能返回浸出;5.试剂消耗量大,成本高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从铋精矿含铋物料中提取铋的方法,以改进目前大量难处理铋矿及含铋物料的处理工艺,实现铋的清洁生产,达到节能减排、降耗增值的目的。
一种从铋精矿或含铋物料中提取铋的方法,在盐酸体系中浸出和萃取铋,然后采用配合反萃法反萃铋,即首先用盐酸浸出铋,浸出非氧化铋形态的铋矿或铋物料时,须加入一定量氧化剂。然后还原和初步净化浸出液,使其中的铁全部以Fe(II)存在,并除去比铋更正电性的杂质元素,用胺类萃取剂从净化后液中萃取铋。最后,用配合—反萃法反萃铋,将铋反萃液电解或还原制取金属铋或用作制取铋化学品的原料。具体步骤和原理为:
(1)浸出过程
铋以Bi2O3形态存在的铋物料直接被盐酸浸出:
Bi2O3+6HCl=2BiCl3+3H2O
铋以Bi2S3或Bi形态存在的铋矿或铋原料被盐酸浸出时,须加入氧化剂H2O2,Cl2及NaClO3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产生如下氧化—浸出反应:
Bi2S3+6HCl=2BiCl3+6H++6e+3S
Bi+3HCl=BiCl3+3H++3e
FeS2+3HCl=FeCl3+3H++3e+2S
浸出的条件为:浸出温度为0~90℃,浸出时间为10min~180min,盐酸浓度为1~6mol·L-1,氧化剂的加入量与理论量的摩尔比为1:1~5。
(2)初步净化和还原过程
铋浸出液中含有易被胺类萃取的Fe3+,萃取前必须还原成Fe2+,因此,用海绵铋粉或/和(NH4)2S作还原净化剂,在还原Fe3+成Fe2+的同时,除去铜和银,并加以回收。
3Fe3++Bi=3Fe2++Bi3+
3Ag++Bi=3Ag+Bi3+
Cu2++(NH4)2S=CuS+2NH4+
还原净化条件为:净化温度为0~90℃,净化时间为10min~180min,净化剂的加入量与理论量的摩尔比为1:1~5。
(3)萃取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30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