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X射线管和X射线分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5529.7 | 申请日: | 200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5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的场吉毅;一宫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5/00 | 分类号: | H01J35/00;G01N23/22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柯广华;刘宗杰 |
地址: | 日本千叶***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线 分析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管和一种X射线分析设备,比如用在能量 分散X射线荧光分光计中。该X射线管和X射线分析设备优选地用 作尺寸小、重量轻、可携带或便携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把从X射线源发出的主X射线对准到样品、使用X射线检 测器检测从样品释放的荧光X射线、以及从荧光X射线的能量中获得 光谱,荧光X射线分析用于进行样品的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荧光X 射线分析法使无破坏性地且快速地分析样品成为可能,因此在制造过 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中被广泛接受。
荧光X射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是波长分散光谱测定法,其中利 用分析晶体从光谱上分解荧光X射线,并测量X射线的波长及强度。 荧光X射线分析的另一种分析方法是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测定法,其 中利用半导体检测器装置检测荧光X射线而不从光谱上分散X射线, 且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通过脉冲高度分析器来测量。
例如在专利参考文献1中描述了一种常规的给荧光X射线增强灵 敏度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带窗口的X射线管,该窗口允许进入该X射 线管的荧光X射线被取出。X射线管和X射线分析器与样品靠得更近。
如专利参考文献2描述的那样,一种可携带的能量分散荧光X射 线分析设备由于减小了X射线管和X射线分析器的尺寸而被广泛使 用。
专利参考文献1:JP-A-8-115694。
专利参考文献2:日本专利No.3062685。
上述的常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比如,在专利参考文献1描述的 X射线分析设备中,使X射线管和X射线分析器与样品靠得更近可以 有效地增强检测的灵敏度。然而,该X射线管和X射线分析器大小有 限且具有比给定值大的尺度。因此使该X射线管和X射线分析器无限 靠近样品是不可能的。
而且,也有进一步减小常规的可携带能量分散荧光X射线分析器 的尺寸和重量的需求。因为该X射线管和X射线分析器一道占据了仪 器的体积和质量的较大部分,所以如果保留这种常规的形式就限制了 尺寸和重量的进一步减小。另外,在可携带类型中,要被分析的样品 未置于封闭的样品室内。相反,直接用主X射线照射空气中的样品。 即,仪器是开放型的。因此,由于安全原因,从该X射线管产生的X 射线的量被限制。所以有必要更有效地检测来自样品的荧光X射线。
发明内容
由于前述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 被做得尺寸更小重量更轻、且能够以增强的灵敏度检测荧光X射线的 X射线管和X射线分析设备。
根据本发明制成的达到上述目的的X射线管包括:真空封闭件, 该真空封闭件具有真空内部和由透射X射线的X射线透射膜构成的窗 口;电子束源,该电子束源设置在所述真空封闭件中并发射电子束; 目标件,该目标件用所述电子束照射并产生主X射线,且被设置在所 述窗口中央部分的上方以允许所述主X射线穿过该窗口对准外部样 品,该目标件的外直径比所述窗口小;X射线检测器装置,该装置设 在所述真空封闭件中以能够检测从所述样品释放后从所述窗口进入 的荧光X射线和散射X射线,所述X射线检测器装置输出携带了与 所述荧光X射线和散射X射线的能量有关的信息的信号;金属热电导 体单元,所述金属热电导体单元设置在所述窗口的一部分的上方,并 从所述目标件延伸到所述真空封闭件。
在该X射线管中,作为X检测器的一个构件的X射线检测器装 置被置于真空封闭件中,以使该检测器装置能够检测荧光X射线和从 窗口进入的散射X射线。因此,该X射线检测器装置与所述电子束源 和所述目标件整体地容纳在真空封闭件内,所述电子束源是X射线管 的构件。从而,整个仪器能够在尺寸和重量上做得更小。而且,该X 射线检测器装置被置于真空封闭件内。该检测器装置与产生主X射线 的目标件一起被放置得靠近样品。在这种条件下,检测能被执行。因 此,能够非常有效地执行激发和检测。而且,如果将该X射线管应用 于开放的可携带型,允许有效检测。因此,如果将产生的X射线的量 抑制得更多,那么能够以高灵敏度执行检测。所以能够获得较高的安 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5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