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子灵酯化衍生物与合成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7988.9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侯大斌;袁小红;许源;杨海君;贺新生;徐春霞;索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21/22 | 分类号: | C07D221/22;A01N43/42;A01P7/00;A61K31/439;A61P29/00;A61P9/0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1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子 酯化 衍生物 合成 方法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附子灵酯化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医药、农药药物合成技术领域
(二)技术背景
附子灵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子根(中药附子)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C-19型二萜生物碱,其结构式如图(I)所示。中药附子已有二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其功效主要有抗风湿、镇痛、强心、回阳救逆等。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的植物源杀虫剂研究的兴起,乌头属类植物中生物碱的杀虫活性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重视。刘林东将乌头作为复方之一申请了专利《风湿胶囊》;侯德善以乌头和草乌为复方之一发明了制颈椎增生祛痛擦剂的方法;赵涛发明了一种用于治疗心功能衰竭的中药颗粒剂。
二萜生物碱是乌头植物中的主要药用活性有效成分,具有开发成为医药新产品的潜力。江立富发明的抗癌止痛剂中,刺乌头碱对醛基长春碱杀伤癌细胞具有曾敏性。对二萜生物碱进行结构修饰(或结构改造)研究已开展多年,通过结构修饰(或结构改造),可使生物碱的活性得到改变。如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王锋鹏课题组对二萜生物碱的发现、结构改造及其抗肿瘤和镇痛等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王建莉对高乌甲素和草乌甲素的N原子、C8位和C14位进行了结构修饰,探讨了C19二萜生物碱结构修饰的化学反应方法和规律。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研究室王如斌等对关付甲素酰化修饰后发现其乙酰化、丙酰化及邻氯苯甲酰化的关付甲素衍生物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张红彬等制备的草乌甲素类似物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比乌头碱毒性小。村山光雄发明了新的乌头碱型化合物及解热、镇痛、抗炎药,化合物在与吗啡并用时还能减少吗啡的用量。
另经研究发现,乌头对多种农作物害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丁伟等发现乌头的乙醇、乙醚提取物对粘虫具有一定的防效。王海丽等发现露蕊乌头甲醇提取物对纹夜蛾的拒食活性约为72%。余大刚还将乌头液作为配方之一申请了复配中草药农药的专利。刘景湘以川乌提取物2-10%作为复方之一开发了杀虫、杀螨兼用农药。
二萜生物碱为乌头的杀虫活性部位。Jennings KR等发现甲基牛扁亭碱(Methyllycaconitine)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它可与昆虫的胆碱受体高效结合。西班牙的ReinaM和Gonza′lez-Coloma A等在天然二萜生物碱的杀虫活性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他们发现不同结构的二萜生物碱对不同的昆虫表现出不同的杀虫活性,C19降二萜生物碱比C20二萜生物碱具有更强的活性。
附子灵作为一种C-19型二萜生物碱,其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密切,取代基种类和数目不同、取代基位置的差异等均可引起它们的活性变化。
可见,二萜生物碱成分具有较好的镇痛、保护心脏、抗肿瘤等药用活性,以其为原料所合成的化合物也存在药用方面多种生物活性的可能,具有开发药用新产品的潜力。此外,二萜生物碱对多种农作物害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附子灵应是农药先导化合物结构创新和优化研究的一类很有希望、有苗头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可作为新型高效低毒的生物杀虫农药进行研发。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附子灵酯化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2、技术方案:实现发明采用的手段是将附子灵溶于吡啶,加入酯化试剂,在冰浴或室温条件下反应,即可合成酯化衍生物。
本发明将附子灵溶于吡啶,与摩尔量1~5倍的酯化试剂反应6~30小时即可生成酯化衍生物。使用的酯化试剂有乙酸酐、丙酸酐、邻氯苯甲酰氯、对氯苯甲酰氯、苯甲酰氯、正己酰氯等酸酐或酰氯。碱化反应体系pH值至8~10。采用的萃取方法,将生物碱全部转移到小极性溶剂层中。溶剂通过减压蒸馏的方式用旋转蒸发仪进行回收。得到的产品可能是单一化合物,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纯化处理,如重结晶;产品也可能是多种酯化的生物碱混合物,应根据极性的差异对其进行柱层析分离。所有的生物碱利用红外色谱、电子轰击电离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联合进行表征和分析。
(四)具体实施:
实施例1:
附子灵108.1mg加入到2mL干燥吡啶中,在冰浴条件下加入重蒸过的苯甲酰氯0.5mL,20min后室温反应20h。缓慢滴加饱和碳酸钠,直至pH9.5,氯仿萃取三次,每次10mL。合并氯仿萃取液,旋转蒸发回收氯仿得到粗产品154.7mg。用硅胶12g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纯的橘红色无定形粉末附子灵苯甲酰化修饰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9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FMS激酶抑制剂
- 下一篇:通风吸音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