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通行障碍的立体交通道路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50133.1 | 申请日: | 200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8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昌启;段元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昌启;段元波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2陕西省西安市莲湖***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行 障碍 立体 交通 道路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城市道路和公路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现实中的城市道路和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及常规公路),都是按照传统的在 “同一平面双向对开通行道路运行原理”来建筑。这样在道路相交十字出现四个 出车口,四个进车口,而每个出车口的运行车辆都有直行、右转、左转、掉头四 个通行方向的实际需要,假设这四个出车口的16个通行方向的行驶车同时放行, 那么就会在道路相交断面上发生28个以上的通行冲突点,形成道路功能性障碍 严重的阻碍交通不能通行。针对这个交通矛盾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城市里采用红 绿灯信号指令或交警指挥控制下的两条相交路,在十字上间歇式轮流通行。于是 就造成行驶车辆在每个道路十字,和城市街道的行人横街通行处都要停车,导致 车速很低,尤其是一旦车流量增大必然产生严重的交通拥堵,造成高耗能大排量, 路越修越宽,用地多拆迁量大,道路的使用率非常低,一般只有平均30%左右, 使交通道路的建设、管理、使用、环保治污成本高;高速公路由于是以切断道路 相交通行和拓宽路面提高道路等级为代价,来达到直行畅通实现高速,造成道路 相互之间不能自由转换通行,绕路多,用地多,交通成本高;常规公路的通行能 力不高速度较低,安全性差;因为高速公路与常规公路,各自都不能单独完整地 具备现代交通所需要的道路功能,所以现实的公路交通出现高速公路,和常规公 路两轨制并存运行的发展格局,造成重复性建设、投资、用地、管理、收费的局 面。现行的立交桥用地多,建筑工程量大成本高,路难行。而且现行的传统交通 道路在严重恶劣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下,道路便发生交通瘫痪。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行传统的城市道路和公路所存在的交通技术问题,即是要解决: 城市交通拥堵严重,道路使用率低,高耗能大排量,用地多拆迁量大,交通成本 高;高速公路与常规公路两轨制并存发展的重复性建设、投资、用地、管理、收 费,造成资源、财物、人力浪费,和立交桥的高成本路难行问题。为此首先就必 须要改进道路运行原理,同时还要从技术上相应改变传统的道路结构。把传统道 路无论在地面还是高架面,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建筑双向道结构,进行对开的这 种交通模式摒弃,用新的道路原理和结构,交通理念来取代传统道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创新的“两层路面,上下 层互为逆向的单向通行道路运行原理”,在上、下两个平面上分别建筑单向通行 路面,构成由上、下两层路面组合的立体道路结构,两层路面进行上下层互为逆 向通行的立体交通模式。并且在干路相交十字的四个角建筑四条坡道,其中两条 为上坡道,另外两条为下坡道,用这四条坡道连接贯通上下层路面,配合各层路 面上的通行——由此创新的道路运行原理和相应的道路结构,包括道路相交十字 的结构及其通行功能与特征,总称为“立体交通道路”。这样立体交通道路在相 交十字的上、下层路面,各有两个出车口,每个出车口的直行、右转、左转、掉 头4个通行方向,一共16个通行方向的车辆都同时放行,就会使上下两层相交 断面上四个出车口的右转、左转、掉头12个通行方向畅通,仅剩下4个直行通 行方向的线路有冲突,也就是说各层仅剩下1个通行冲突点了。跟传统道路比较: 传统道路的相交断面在一个平面上聚集了28个以上的通行冲突点,无法排除无 法畅通。而立体交通道路的相交断面分两个层面,一层一个平面上只有1个通行 冲突点,能够用特定的调速型畅通,或并路型畅通,或跨越型畅通技术来消除掉 这个冲突点,实现道路相交断面上同时放行16个通行方向的线路全部畅通。
非机动车沿着立体交通道路下层路面的两个侧边,分别跟下层路的通行方向 进行正、反两个方向通行,并和行人经隧道横过道路通行。在可能发生严重雨雪 冰冻灾害的地方,可以采取在立体交通道路两侧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的枝叶茂密树 木,以及在立体交通道路上层路面两侧边沿增加适当的挡板等遮挡风雪的设施, 以防护下层路面使其免遭冰冻,把下层道改变成双向对开通行,便可排除灾害时 期的交通瘫痪。
立体交通道路与现行高架路的根本区别,在于高架路仍然是按照传统道路运 行原理建筑通行,仅在一定路段上完成直行分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昌启;段元波,未经杨昌启;段元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0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