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虫荧光素酶稳定剂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4596.5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黄鹤;刘艳杰;霍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96 | 分类号: | C12N9/9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 艺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稳定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酶稳定剂,特别是涉及一种虫荧光素酶稳定剂。
背景技术
生物发光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有生命的生物产生的一种发光现象。发光的生物种类有很多,包括发光细菌、发光萤火虫、发光鱼、发光海星、发光甲虫等。而能催化荧光素或脂肪醛氧化产生生物发光的一类酶即为荧光素酶。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荧光素酶的研究。应用荧光素酶大大增加了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灵敏度和应用范围,并且由于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反应迅速,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中一种新的手段。
虫荧光素酶能有效的催化由三磷酸腺苷(ATP),荧光素,氧气组成的反应,将生物能转变成光能发出荧光。虫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技术在食品,医学,农业,生命科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虫荧光素酶对温度及冻融等因素极为敏感,使用时需分装保存在-18℃冰箱中,否则极易失活。虫荧光素酶的酶活不稳定性,较大的影响了其开发应用。亟需一种虫荧光素酶稳定剂,为虫荧光素酶的大规模应用扫除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虫荧光素酶稳定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80g/L-120g/L,海藻糖0.08-0.12mol/L,余量为双蒸水。
荧光素酶稳定剂中还可以包括:还原性谷胱甘肽0.4-0.6mmol/L或二硫苏糖醇0.4-0.6mmol/L。
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80g/L-120g/L,海藻糖0.08-0.12mol/L,还原性谷胱甘肽0.4-0.6mmol/L和二硫苏糖醇0.4-0.6mmol/L,余量为双蒸水。
所述甘油优选为100g/L。
所述海藻糖优选为0.1mol/L。
所述还原性谷胱甘肽优选为0.5mmol/L。
所述二硫苏糖醇优选为0.5mmol/L。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对虫荧光素酶的活性有保护作用,使虫荧光素酶对温度及冻融等因素不敏感,使用时分装保存在4℃冰箱中。虫荧光素酶稳定性加强,保存时间长,使用更为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甘油和海藻糖组成的荧光素酶稳定剂对酶保护作用。
图2为甘油、海藻糖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组成的荧光素酶稳定剂对酶保护作用。
图3为甘油、海藻糖和二硫苏糖醇(DTT)组成的荧光素酶稳定剂对酶保护作用。
图4为甘油、海藻糖、GSH和DTT组成的荧光素酶稳定剂(混合保护剂)对酶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100g/L,海藻糖0.1mol/L,余量为双蒸水。
实施例2
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80g/L,海藻糖0.08mol/L,余量为双蒸水。
实施例3
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100g/L,海藻糖0.12mol/L,余量为双蒸水。
实施例4
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120g/L,海藻糖0.1mol/L,余量为双蒸水。
实施例5
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100g/L,海藻糖0.1mol/L,还原性谷胱甘肽0.5mmol/L,余量为双蒸水。
实施例6
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80g/L,海藻糖0.08mol/L,还原性谷胱甘肽0.4mmol/L,余量为双蒸水。
实施例7
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100g/L,海藻糖0.12mol/L,还原性谷胱甘肽0.5mmol/L,余量为双蒸水。
实施例8
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120g/L,海藻糖0.1mol/L,还原性谷胱甘肽0.6mmol/L,余量为双蒸水。
实施例9
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100g/L,海藻糖0.1mol/L,二硫苏糖醇0.5mmol/L,余量为双蒸水。
实施例10
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80g/L,海藻糖0.08mol/L,二硫苏糖醇0.4mmol/L,余量为双蒸水。
实施例11
虫荧光素酶稳定剂,包括下述组分:甘油100g/L,海藻糖0.12mol/L,二硫苏糖醇0.6mmol/L,余量为双蒸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45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