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推式自卸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5369.4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6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钟勋;姜国华;陈纯庆;伍生宏;饶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00 | 分类号: | B60P1/00;B60P1/3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林 倩 |
地址: | 213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推式 卸车 | ||
1、一种平推式自卸车,具有自卸机械装置和自卸液压系统,自卸机械装置包括车厢(1),自卸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液压泵(15)、液压油箱(17)和相关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机械装置还包括处于车厢(1)内且短于车厢的推厢(2)和处于推厢(2)内且短于推厢的推件(3);所述自卸液压系统的液压缸包括设置在车厢(1)与推厢(2)之间平行的左、右液压缸(4)、设置在推厢(2)与推件(3)之间且与左、右液压缸(4)平行的中间液压缸(5),所述左、右液压缸(4)固定在车厢(1)的底板(1-1)上,其活塞杆连接在推厢(2)的后端,推厢(2)由左、右液压缸(4)带动在车厢(1)底板(1-1)上滑行;所述中间液压缸(5)固定在推厢(2)的前端,其活塞杆连接在推件(3)的后端,推件(3)由中间液压缸(5)带动在推厢(2)底板上滑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推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厢(2)的左、右侧板(2-3)为阶梯形,在左、右侧板(2-3)的外侧各形成阶梯形左、右中空区域(10),所述左、右液压缸(4)即分别设置在左、右中空区域(10)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平推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厢(2)的左、右侧板(2-3)后端外侧各连接有导向板(2-4),推厢(2)的左、右侧板(2-3)后端与同侧的导向板(2-4)后端之间各连接有封板(2-5),所述左、右液压缸(4)的活塞杆分别与固定在同侧封板(2-5)上的连接座(2-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推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件(3)的前侧板(3-2)为倾斜板,前侧板(3-2)的后端正中连接有筒体(3-4),所述中间液压缸(5)的后部插入筒体(3-4)内且其活塞杆与固定在筒体(3-4)后端的支架(3-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推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在车厢(1)的底板(1-1)前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第一导向凸条(6-1),在车厢(1)的底板(1-1)后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第二导向凸条(6-2),相应地,在推厢(2)底面上设有分别与车厢(1)的两第一导向凸条(6-1)配合的两第一导向槽(7-1),推厢(2)的左、右侧导向板(2-4)下部均向内凹陷,各形成与对应第二导向凸条(6-2)配合的第二导向槽(7-2),在推厢(2)的底板(2-1)上设有中央导向凸条(6-4),在推厢(2)左、右侧板(2-3)上各设有第三导向凸条(6-3),相应地,在推件底板(3-1)的底面上设有与推厢(2)的中央导向凸条(6-4)配合的中央导向槽(7-4),在推件(3)倾斜的前侧板(3-2)的左、右侧上分别设有与两第三导向凸条(6-3)配合的两第三导向槽(7-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推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在推厢(2)底面的前、后部上分别固定有第一耐磨滑动板(8-1)和第二耐磨滑动板(8-2);在推件(3)左、右侧板(3-3)上部各固定有第三耐磨滑动板(8-3),在推件(3)底面的前、后部上分别固定有第四耐磨滑动板(8-4)和第五耐磨滑动板(8-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推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在车厢(1)的底板上设有减轻重量及漏孔(1-1-1);所述车厢(1)的左、右侧板(1-3)均是双层夹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推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卸液压系统的相关阀包括换向阀(11)、第一先导顺序阀(12)、第二先导顺序阀(13)、溢流阀(14),上述换向阀(11)的P口、T口分别与液压泵(15)的出油口、液压油箱(17)连接;换向阀(11)的A口与第一先导顺序阀(12)的A口、第二先导顺序阀(13)的Y口、左、右液压缸(4)的A口连接,换向阀(11)的B口与第一先导顺序阀(12)的Y口、第二先导顺序阀(13)的A口、中间液压缸(5)的B口连接;上述第一先导顺序阀(12)的A口与第二先导顺序阀(13)的Y口、左、右液压缸(4)的A口连接,上述第一先导顺序阀(12)的B口与中间液压缸(5)的A口连接;上述第一先导顺序阀(12)的Y口与第二先导顺序阀(13)的A口、中间液压缸(5)的B口连接;上述第二先导顺序阀(13)的A口与中间液压缸(5)的B口连接,第二先导顺序阀(13)的B口与左、右液压缸4的B口连接;上述溢流阀(14)的P口和T口分别与液压泵(15)的出油口、液压油箱(1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536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