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曲霉毒素B1的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55491.1 | 申请日: | 2008-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3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黄飚;金坚;张艺;高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21/7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06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曲霉 毒素 sub 激化 发光 免疫 分析 试剂盒 及其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黄曲霉毒素B1的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属于 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LICLIA)技术领域,用于对饲料,谷物及其制品中 AFB1含量的检测。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真菌黄曲霉H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 A.parasilicus菌株产生的一组强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AFB1为强污染 物质,分布范围广,能引起人类、各种饲料动物的急性中毒死亡,还能引起 致癌,致畸,致突变,即使几十μg/kg的含量仍有很大的毒性。食品和饲料 中黄曲霉毒素1mg/kg以上有剧毒。其毒性为氯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 倍。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食品后可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 退,严重者在2~3周内出现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皮肤黏膜黄染,腹水,下 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也可能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甚 至痉挛,昏迷等症。由于不易防止食物被真菌污染,因此人们对长期食用低 剂量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可能性非常关注。由于黄曲霉毒素特别是B1是潜在的 致癌物质,人长期接触低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可能会有影响,1988年国际癌症 研究机构将AFB1列为1A类致癌物质。
AFB1是最强的致癌物质,它在食物中的法定限量非常低,其限量标准 为2μg/kg。欧盟委员会对婴幼儿食品中的毒素限量标准进行了补充。草案规 定,在包括谷类食品在内的婴幼儿食品中,毒性最大的AFB1的最大限量为 0.05μg/kg。
目前AFB1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如:薄层色谱法TLC(灵敏度为5μg/kg),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灵敏度为0.02μg/kg),但由于费时,灵敏度低,仪 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且不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等缺点。酶联免疫测定 法(ELISA),由于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不需直接接触毒素,且 特别适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等优点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采用。
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LICLIA)是以纳米级高分子微粒为基础的新一 代化学发光技术,该项技术将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其 主要原理是由光激发产生的均相化学发光技术。它具有快速、均相(免冲洗)、 高灵敏和操作简单的特点。LICLIA试剂由含有感光化合物的感光微粒和含 有发光化合物的发光微粒组成,微粒直径约188nm,表面覆盖多糖水凝胶。 水凝胶能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同时,增加微粒的悬浮性。微粒通过水凝胶表 面的功能团与生物分子共价连接。纳米级微粒大大增加了反应的表面积,每 个微粒的表面包被着成百上千个生物分子,可捕获目标分子。
LICLIA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单线态氧的产生和传递。在受到红色激光(680 nm)照射后,感光微粒能使周围环境中的氧转化为单线态氧,单线态氧的生 存时间仅为4微秒。短暂的生存时间决定了单线态氧的传播直径很小(约为 200nm)。如果发光微粒在200nm范围之内就能接受单线态氧,并发出高能 级的光(520nm-620nm)。相反,如果在200nm直径范围内没有发光微粒, 单线态氧就会回落到基态氧而没有信号产生。这种依赖于两种微粒相互接近 的化学能量传递是LICLIA均相反应的基础。通常在该反应体系中,微粒的 浓度是很低的。两种微粒相互随机碰撞的几率很低,因此,反应体系的本底 非常微弱。如果包被在微粒表面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拉近了两个微粒的距 离,例如形成免疫夹心或受体-配体复合物,这样就能产生能量的有效传递并 发出光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AFB1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采用光 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LICLIA)检测AFB1,用于对饲料、谷物及其制品 中AFB1含量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未经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54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诊断仪诊断系统及其诊断方法
- 下一篇:马达装置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