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含淀粉的豆类中分离淀粉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9224.1 | 申请日: | 200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6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立亭 |
主分类号: | A23L1/20 | 分类号: | A23L1/20;A23L1/28;A23L1/09;A23L1/0522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丛维东 |
地址: | 265400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淀粉 豆类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从含淀粉的豆类中分离淀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食用淀粉中,豆类淀粉是公认的质量超过其他的粮食淀粉的优质淀粉。用豆类淀粉制作粉丝、粉条及其他食品中,历来被认为是粉丝中的上品,为国内外所推崇,尤其在龙口粉丝的原产地招远等地,豆类粉丝更是得到长足发展,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容量很大。
在含淀粉的豆类中,像绿豆、豌豆、蚕豆、豇豆、芸豆、红豆都含有丰富的淀粉,例如豌豆淀粉含量较高,在48%—60%,从豆类中提取的淀粉纯度高,不含反式脂肪酸、转基因等因子,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主要用于粉丝粉条制作、食品烘培业及酿酒制药,领域广泛。
目前豆类淀粉生产都是采用传统的“酸浆沉淀”法,用粉浆水发酵培养出“大浆”和“小浆”是分离豆类淀粉的主要手段。酸浆的浓度大小、质量好坏、用量多少直接关系淀粉的产量和质量。即使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同一时间段,也可能因气温变化不同,酸浆的培养和用量也不同而导致难以有一个规范的标准,大都靠当地“粉匠”的手艺掌握。同一地区的“粉匠”,也因操作习惯不同而又有异。正因为“酸浆沉淀”法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豆类淀粉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长期以来,制约了豆类淀粉和粉丝行业的发展。
传统工艺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传统酸浆法用水量很大,整个工艺在淀粉生产过程中根据季节和水质等其他因素的不同,加工每吨豆需水15-18立方;2、是由于豆类浸泡需要时间较长,决定物料周转期长,该工艺操控由有经验的粉匠凭经验进行操控,如果对温度、气候及水质等因素不能及时掌握就容易出现倒缸现象,造成淀粉及蛋白不同程度的流失,严重时所投物料可能会全部流失,这种工艺不易形成连续的自动化生产线,劳动力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控制;3、污水处理工艺要求技术高,设备投资大,造成资源浪费;4、加工过程中产品回收率低,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现有的工艺方法不适应目前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水少、无污水污染、分离率高、工艺稳定、适合机械化生产、成本低的从含淀粉的豆类中分离淀粉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从含淀粉不含油脂的豆类中分离淀粉的方法,是将原料清洗并除杂质、脱壳、磨粉,其特点是将磨好的豆粉采用以下步骤分离淀粉:
a、筛选:用筛选机进行筛选,分离得到粗淀粉和蛋白质;
b、调液:粗淀粉加水调至浓度为15%-50%,并调节PH值在8.5-11之间,同时搅拌20-120分钟得到悬浊液;
c、过滤:将悬浊液用旋流器脱水得到含微量蛋白质的粗淀粉;
d、清洗:将粗淀粉采用2-12级旋流器清洗,料水比为1:2-5,得到精淀粉;
e、调节酸度:用稀酸调节精淀粉的PH值在5-8之间;
f、脱水:采用刮刀离心机进行脱水,得到含水35%-42%的淀粉;
g、干燥:采用气流干燥机将淀粉干躁为含水14%以下即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是含淀粉不含油脂的豆类为绿豆、豌豆、蚕豆、豇豆、芸豆、红豆。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是磨粉是将原料破碎为100目-140目的粗粉,然后再细磨为300目以上的细粉。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是筛选是用分类筛选机进行筛选,根据淀粉颗粒和蛋白颗粒大小不同,分类筛选机中备有600目-1250目的网筛,蛋白质颗粒大部分不能通过网筛,粗淀粉则通过筛网筛下,从而得到粗蛋白质颗粒和粗淀粉颗粒。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是干躁时干燥机的进风口温度在160℃-170℃,出风口温度在7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立亭,未经赵立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92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